美陸休戰暗潮洶涌 高風險「三維棋局」施壓點成關鍵
在表面上的休戰協議背後,美中之間並沒有真正鬆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表面上的休戰協議背後,美中之間並沒有真正鬆手,雖然關稅暫時按下暫停鍵,但雙方已悄悄展開一場關乎經濟命脈與戰略優勢的「三維棋局」,爭奪對方最脆弱的施壓點。
美國與中國大陸進入一種務實但不完全穩定的「緊張緩和」狀態。然而,CNN分析指出,川普的貿易戰加速雙方尋找並利用對方脆弱性,陸對稀土掌控引發美國緊急應對,雖同意釋放供應,但美方指關鍵產業仍面困難且有隱性限制。習近平切斷西方關鍵零組件供應的能力已成主導議題。美方認爲,確保磁體及供應鏈順暢是當務之急。
美國技術優勢引發北京反彈,美方則針對中國大陸關鍵產業供應鏈設立出口管制,包括測試或開發晶片軟體工具、航太設備與乙烷等,雖然這些管制措施一度遭到共和黨金主反對,但美方官員在第二輪美中會談中,反而把這些經濟壓力明確當作反制中國稀土行動的籌碼,會後還繼續保留並執行這些措施。
不只如此,川普最近達成多項雙邊貿易框架,承諾加強美國供應鏈,並暗含轉移生產與資安資產,對「轉運」產品加徵40%關稅,並將擴大適用範圍。同時,中國大陸在領土爭端中更強勢,美方利用強硬關稅打造新型結盟,甚至將中國留學生簽證納爲施壓工具。
財長班森特形容談判如「立體棋局」,稱美國現已具優勢,並直言全球站在美方一邊。短期目標是促成川普與習近平達成重大貿易協議。這些具川普風格的協議缺乏傳統細節,但包括日本、韓國等承諾提供數千億美元資金以強化美國供應鏈。
不過,川普將這種安排包裝爲在談判中「買斷」或「贖回」高關稅的方式,引發盟友的不滿,日本對協議架構與執行表述有疑慮,引發國內反彈。首相石破茂直言,與川普談判「執行比達成協議更難」。
自川普引發事實性禁運以來,各種經濟、安全、外交手段顯示他仍需中國大陸。本週雙方延長休戰協議,美方強調兩人的良好私人關係,並考慮稍後赴中會晤。但爲換取和平,川普批准美企向中方出售較低階AI晶片,引發黨內鷹派反彈。前副國安顧問波廷傑(Matt Pottinger)與前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託賓(Liza Tobin)警告,此或成美國放棄技術優勢的時刻。
美方官員反駁稱,高端晶片仍封鎖,中方獲得低階晶片反能將全球AI競賽鎖定在美國技術之上。同時,川普近周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議與全球科技巨頭CEO通話中,提出若承諾在美製造,可豁免未來半導體關稅。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目標是在美生產最先進半導體,確保掌握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