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開啓四年來首次降息,但這和月薪3000的我,又有什麼關係?

今天在互聯網上最熱的詞莫過於#美聯儲降息了,用《英雄本色》裡面的小馬哥的那句話臺詞:

於是乎,就有些人已經準備開香檳了,美國藥丸的聲音此起彼伏。

但如果互聯網真的有記憶的話,或許會發現當時疫情美股大跌的時候這羣人也在喊美國就此完蛋,股市歸零。

而當恆大暴雷的時候,又是這羣人在喊中國就此完蛋,多米諾骨牌準備開啓。

但從結果來看,似乎都不對,但沒辦法,人們都喜歡聽陰謀,更喜歡聽陰謀被挫敗的爽文故事。

從信息修復的角度講,讓大家關注美聯儲降息是對的。這段時間網上的情緒實在太壓抑了,基本看不到啥好消息

隱喻覺得這應該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歷史的齒輪說不定都得在這一天悄悄轉快幾分。

所以,到底啥是美聯儲降息,美聯儲降息這事又和月薪3000的我,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去查專業領域的回覆,那又是“金融潮汐”、“股債波動”這種普通人聽起來含糊又晦澀的詞句,可能這裡面的每個字大家都認識,但合在一起就都看不懂,越聽越糊塗。

所以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通俗解釋下美聯儲降息是怎麼回事,對普通人又有什麼影響。

首先不知道你是否仔細思考過,那就是美聯儲降息降的到底是哪門子息?存款利息?還是貸款利息?

其實都不是,美聯儲降的是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這個利率,你可以理解爲美國金融機構之間相互貸款時收取的利率。

美聯儲全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相當於美國的央行,是管美元發行的。‍

但有一個冷知識,這個所謂的美國央行,並沒有官方編制,而是個私營機構。

那可能就又有朋友好奇,美國的那麼多大銀行憑什麼聽你一個假縣長的命令,乖乖配合出城剿匪?

這就得說一下美聯儲影響市場利率的方法了。

從新聞中不難發現,美聯儲所調整的聯邦基金利率是設定在一個區間範圍內,如本次降息,目標區間被設定爲4.75%至5%。

當美聯儲意圖降息時,它會通過降低其他金融機構向其借款的利率來引導商業銀行更傾向於以低利率從美聯儲借款。

這一舉措將使得整個市場利率隨之下降,最終達到美聯儲預設的聯邦基金利率區間目標。

那麼,如果美聯儲想要加息,又該如何操作呢?

美聯儲會選擇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持有的高息國債等證券,以回收市場中過多的貨幣。

隨着資金被美聯儲吸收,市場資金變得稀缺,借貸成本自然上升,從而促使市場利率提高。

因此,這就解釋了美聯儲降息爲何能影響整個美元市場利率下降的原因。

而第二個要說明的是,爲什麼美聯儲降息會對全球的資本都造成影響。

首先美元屬於世界主要貨幣,最大結算貨幣。

所以爲了更好地和全世界不同的國家做生意,到全世界投資,那就需要用美元來作爲結算貨幣。

同時全球大部分國也家把美元作爲主要儲備貨幣,比如咱們,也有鉅額外匯儲備,也各種收購外國企業、技術等等。

再來說說降息的影響。

利息是什麼?通俗地來說就是就是借錢的成本。

借錢的成本越低越便宜,大家能做的交易就越多。

舉個例子,比如有個1000美元的買賣能賺50美元,你手裡沒有資金,找銀行借,利息是50美元,等於白乾,所以只能放棄。

但如果借錢成本是40美元,能賺10美元,那企業就有了擴張的動力,有了更多的投資動力。

這就是降息的效果,降息會加速貨幣流通性(人們更願意借錢了),市面上的錢變多,使得經濟更加活躍,同時資產價格估值會低,貸款利率也會降低。

此前美國一直加息是爲了抑制國內一直高居不下的通脹率(市場上印的錢太多了,加息讓大家存銀行),

但是如果利息高了,企業要想貸款擴大生產的成本就提高了,另一方面,利息高投資者就會減少消費存銀行,消費者少了,沒有需求企業也要減少生產,進而導致失業率也會增加,經濟就會陷入衰退螺旋。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年時間內,美聯儲還會持續降息(不是我說的,美聯儲官方說的)。

所以這纔有了最前面說的,有些人看到美聯儲降息就非常激動,覺得這場持續多年的金融戰美國人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咱們可不是又贏了嘛。

但真是這樣嗎?

先不急,接着往下看第二個問題。

美聯儲那麼遠,降息我也不借美元。

是,也不是,它和咱們普通人沒直接關係,有間接關係。

上面說了,當錢變得便宜,資本就可以投資一些低收益的買賣。

當美元降息,利率低的時候,市場上的美元比較多,美元就也不會只在美國閒着,會流向其他國家去購買一些貶值的資產。

很巧合,我國處在通縮邊緣,資產價格下跌,企業踩在破產線上,緬A每天都在待漲和微跌之間徘徊。

股票價格下跌,企業資金困難,外國資本無論是買股票、放貸還是直接收購,都有賺錢的前景。

只要我國經濟不沉下去,有恢復的希望,2700買進,3000賣出,外國資本能笑出鼻涕泡。

但是這一切有個前提,資本都是逐利的,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沒人做。

資本的目的是賺錢,我們資產價格再低,沒有升值前景,人家也不會拿錢來買。

所以除非給資本提供符合預期的回報,不然它爲什麼要來呢?

結合幾天前商務部的通知,就是解除了國內生物科技行業的美元資本限制,允許美元資金投資,也允許企業融資後登陸美股IPO。

一個是中國未來20年將迎來空前絕後的生物醫療需求,一個是生物醫療領域將是爲數不多美元資本會大規模投入的領域。

從最近密集的頂層式佈局產業中可以看出,高層對於這波降息提前是做足了功課,吸引外資投入,降低一些領域的准入門檻,打造新的增長極。

或許以後我們可能會慢慢習慣,諸如聖約翰學校、聖瑪麗醫院之類的全外資民生機構。

總的來說,影響是間接的,但確實存在。

具體影響程度取決於國內經濟政策如何應對。

而對於那番“美聯儲一降息,房價便要直衝雲霄”的論調,我實難苟同。

資本流動,是不講什麼收割失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之類的空話的,他們只看三個東西——收益率,安全,流動性。

想當年2016,部分地區房貸利率飆升至6.8%的高位,面對如此重壓,你爲何還心甘情願地舉債購房?

還不是因爲你預判房價漲幅更爲可觀,還完貸款還能賺得盆滿鉢滿。

而今廣州首套房貸利率已跌至2.89%的低位,你卻反而猶豫了,皆因投資市場難覓更高收益,借了只怕虧得更多。

資本啊,歷來只懂錦上添花,何時見過它雪中送炭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