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巨頭施壓奏效,特朗普政府深夜降關稅

想象一下,你剛準備掏一大筆錢買新iPhone,突然聽說手機要漲價好幾百美元,心裡那個滋味肯定不好受吧?這種事差點就發生了!不過就在昨天,美國政府來了個大反轉,悄悄地給科技產品開了一道"免稅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場深夜上演的"關稅大戲"。

深夜放水!蘋果、英偉達們終於鬆了口氣

4月11日晚上,當大多數美國人正在享受週末前夜時,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PB)卻在忙着改政策——他們在晚上10:36悄悄修改了稅則,宣佈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的"對等關稅"。

這意味着什麼?簡單來說,原本可能要被徵收145%高額關稅的中國電子產品,現在不用繳這筆"天價稅"了!對於蘋果、英偉達、三星、聯想、TCL這些靠着全球供應鏈生存的科技巨頭來說,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但別高興得太早,據央視國際時訊報道,這些產品是否還要繳納原本20%的關稅,目前還不清楚。白宮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此事都保持着奇怪的沉默,沒有任何解釋。

特朗普爲何突然"變臉"?

可別小看這次關稅政策的調整。據2023年的數據,中國出口美國的消費電子產品總額達960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19%。如果算上部分家電和工業設備,這次獲得豁免的產品佔比估計達到20%-25%,這可不是小數目!

外媒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特朗普對華極端關稅政策的一次"退縮"。更有分析認爲,這說明白宮在美國科技行業的強烈反對聲浪下,"最終承認了現實情況"。

說白了,政治口號喊得再響,也架不住市場的現實衝擊啊!

蘋果逃過一劫,消費者能否鬆口氣?

要說這次關稅政策最提心吊膽的,莫過於蘋果公司了。自從4月3日美國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後,蘋果股價就像坐了過山車一樣直線下跌,甚至一度失去了"全球市值之王"的寶座。

製作一部iPhone的成本約580美元,但若加徵關稅,單單稅額就要增加296.86美元!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這波關稅可能給蘋果帶來每年330億美元的損失,這數字簡直嚇人!

蘋果慌了嗎?當然慌了!據報道,3月27日至29日期間,蘋果緊急調動了5架滿載iPhone的貨機從印度直飛美國,就是爲了趕在4月5日關稅生效前搶運產品。這種緊急"囤貨"行爲,足見關稅政策給科技巨頭帶來的巨大壓力。

供應鏈企業:我可不背這個鍋!

市場一度擔心,蘋果會把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立訊精密等供應鏈企業。對此,立訊精密管理層可不幹了,他們明確表示:"按照常規貿易規則,所有硬件製造廠商都不會承擔關稅、物流、倉儲等成本,這些不是供應鏈企業需要考慮的。"

說得多硬氣啊!不過華安證券的分析更實際:"如果蘋果相關關稅後續無法被豁免,讓供應鏈獨立承擔不太現實,更大的可能性是蘋果提高美國地區的產品售價。"

這次政策轉彎意味着什麼?

金融分析師侯賽因·庫貝西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標誌着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近期,美國政府對外實施廣泛且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不僅引發了金融市場動盪,還招致了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在內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的批評。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豁免政策適用於4月5日以後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還可以申請退款。這個消息對於那些因關稅政策而推遲購買決策的消費者和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及時雨。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感嘆:政策和市場的博弈,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一邊是政治表態的強硬,一邊是市場規律的鐵律,最終,還是經濟現實佔了上風。

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場關稅大戲的結局或許意味着,暫時不用擔心iPhone又要大幅漲價了。不過,國際貿易政策的風向變化莫測,誰又能保證下一次"政策轉彎"不會在拐角處等着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