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特朗普政府頻揮“關稅大棒” 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更受傷

每經評論員 張懷水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加徵關稅的政策,可謂花樣百出,有些政策甚至朝令夕改。這不僅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更暴露出美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短視。

筆者認爲,關稅從來都不是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良方,而是一把傷己傷人的雙刃劍。零和博弈的最終結果,只會讓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更受傷。

首先,關稅本質上是一種稅收,關稅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芝加哥大學近期的調查顯示,約有98%的經濟學家認爲高關稅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而據穆迪公司早前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徵對華關稅92%的成本,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因關稅而增加1300美元的開支。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美國消費者支出佔GDP的比重高達70%。當關稅導致消費成本上升、購買力下降時,必然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全面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美國GDP增速下降0.7到1.1個百分點。

其次,美國政府對進口產品持續加徵關稅,將導致自身產業生態受到破壞。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佈的報告指出,95%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是零配件與電子組件,它們被組裝在“美國製造”的最終產品上。

爲了規避關稅壁壘,許多企業不得不調整供應鏈佈局,尋找替代供應商或轉移生產線。這種調整不僅耗時費力,還可能帶來額外的風險和成本。同時,高額關稅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一些企業爲了保持市場份額,不得不採取價格戰等低層次的競爭手段,這不僅損害了行業的整體利益,也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

第三,高額關稅必然將引發貿易伙伴反制。例如,中國作爲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對美加徵了相應的關稅作爲迴應。貿易戰的升級使得兩國企業面臨更爲嚴峻的市場環境和經營壓力,消費者也承受着更高的商品價格和更低的消費體驗。這種局面不僅損害了企業利益,更影響消費者福祉。

近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方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加徵關稅措施答記者問時表示,美方對中方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性質惡劣,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美方做法嚴重損害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破壞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基礎,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多次以單邊主義凌駕多邊主義,受到廣大世貿成員的強烈譴責。中方對美方做法堅決反對,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

關稅大棒之下,沒有真正的贏家。美國政府應該摒棄零和思維,停止損人不利己的關稅政策,通過平等對話解決經貿分歧。在全球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維護各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