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內地科創企業與香港雙向奔赴 共築中國科技創新出海黃金組合

每經評論員 李宇彤

7月9日至1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一連3天與特首顧問團舉行午餐會,三位新成員悉數亮相,其中包括“杭州六小龍”中兩家企業的代表——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以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而就在不久前,同爲大模型創業公司的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博士,也再次當選特首顧問團“創新與創業”顧問。

筆者認爲,特首顧問團出現的這些“新面孔”,既充分體現了香港對科技創新的迫切渴求,也清晰展現出香港積極引入內地前沿科技力量、加速兩地科創資源整合的堅定決心。而這一切,在之前已有端倪。早在今年4月,李家超率領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訪問浙江,訪問期間就專程考察了宇樹科技與強腦科技等企業。

香港特首顧問團的這一系列人事安排,背後與兩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一方面,2025年以來,前沿科技發展勢頭迅猛。以宇樹科技等爲代表的中國具身智能、大模型等產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在國際舞臺上的聲量也大大提高。7月11日,宇樹科技憑藉機器人運動控制、高性能關節電機等核心技術以及全球化的知識產權策略,斬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全球獎,成爲本屆10個全球獎獲獎者中唯一的中國代表,這正是其國際影響力提升的有力證明。

另一方面,前沿科技目前已經進入由“研發”走向“量產”及“商業化”的關鍵階段。然而,要把實驗室裡的驚豔成果轉化爲充分市場化的產品,並非易事。在堅持攻克技術難關的基礎上,前沿科技還需要在具體的落地場景中持續錘鍊。今年以來,科技企業在與產業資方的合作過程中,已經驗證了落地的可行性,但這只是邁出的第一步。

下一步,前沿科技需要跨越產品化、規模化、成本控制以及市場教育等多重鴻溝。而能否精準匹配真實需求、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並經受住複雜應用場景的嚴苛考驗,將成爲決定企業最終成敗的關鍵。在這一至關重要的轉化階段,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與國際化視野顯得尤爲重要。

本次香港特首顧問團引入強腦科技、宇樹科技這類兼具原創技術與商業化潛力的內地科創力量,有望爲香港注入不可替代的科技動能。與此同時,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在企業面對由複雜規則、知識產權等前置問題組成的“圍欄”時,爲企業搭建起通往海外市場的橋樑;更能作爲“連接器”,爲強腦科技、宇樹科技等企業提供跨境融資、國際認證等資源,助力其以香港爲跳板拓展海外市場,貫通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完整鏈條。這無疑是一場雙向奔赴,更是中國科技創新出海的黃金組合拳。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13日表示,在當前國際變局下,區域合作日趨重要,未來會繼續推動香港與亞洲區內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多層次互動,加強合作基礎。可以預見,內地與香港科創資源的深度協同與合力,不僅會爲前沿科技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帶來更多商業化機遇,還會爲其鋪設一條發展“快車道”。未來,以技術爲“先行部隊”的中國前沿科技企業,必將爲提升中國科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