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逼近50年前惡夢:停滯性通膨!專家直指川普兩政策惹禍

美國經濟瀕臨停滯性通膨,專家認爲主因是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和移民政策。路透

當前的美國經濟情勢正處於奇特時刻。物價持續上漲、就業成長停滯、不確定性瀰漫各領域,股市卻屢創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自1970年代以來鮮少出現的可怕詞語再度被提起: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這是結合「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inflation)的狀態,企業減少生產與招聘,物價卻仍然攀升。部分經濟學家認爲,這種狀況比經濟衰退更棘手。

英國衛報報導,美國上次出現長期停滯性通膨是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高油價引發通膨攀升,而消費者縮減支出又導致失業率上升。美國目前尚未真正陷入停滯性通膨,但最新數據顯示正逐漸逼近此一狀態。

數據有變化

今年春季,川普政府宣佈關稅政策後,官方數據最初顯示經濟未受衝擊:就業市場穩定增長,通膨率更降至2.3%,創2021年以來新低。

然而,8月最新勞動市場數據顯示,關稅對就業的負面影響已逐漸浮現,5月與6月的新增就業數下修25.8萬人。雖然7、8月數字稍強,但較年初明顯下滑。

與此同時,通膨率自4月起又開始回升,8月年增率達2.9%,創今年1月以來新高。

哥倫比亞商學院經濟學家豪斯(Brett House)指出,今年1月經濟學家訪調顯示,對未來一年經濟衰退的預期降至三年低點,當時普遍認爲經濟將穩健成長、通膨持續緩解,「但這些預期都因政策搖擺與執行混亂而逆轉。今年剩餘時間的成長預測已被大幅下修,通膨預期則被上調」。換言之,經濟正同時走向停滯與通膨,也就是停滯性通膨。

經濟學家點名白宮兩大政策是禍根。一是川普收緊移民政策減少了可用勞動力並推高聘僱成本;二是關稅成本開始轉嫁給消費者,對物價產生明顯影響。

投資人寄望聯準會(Fed)下週降息能提振經濟。但前景仍充滿變數。聯準會主席鮑爾上月在傑克森洞年會中指出,今夏已出現「風險平衡態勢轉變」:勞動市場雖看似平衡,但這種平衡源自勞動供給與需求雙雙顯著放緩,而更高的關稅已開始推升部分商品價格。

聯準會難爲

停滯性通膨會削弱聯準會調控經濟的能力。調整利率通常能協助在失業與通膨之間取得平衡,但僅適用於單一問題惡化時:例如2022年夏季通膨飆至9.1%時,升息後成功壓低物價,使通膨率降至2.5%以下,但失業率也從2023年的3.4%低點升至今年8月的4.3%。

聯準會在經濟衰退時期反而更有調控空間:例如2020年疫情封鎖導致經濟衰退與大規模失業時,聯準會曾將利率降至近零水準以刺激經濟。

由於停滯性通膨尚未正式來襲,聯準會下週降息可能有助就業而不致於觸發物價飆升,但此舉仍存在變數。

布朗大學經濟學家卡連里歐茲坎(Sebnem Kalemli-Ozcan)表示:「假設停滯性通膨正在非常緩慢地發生,因爲企業仍在觀望關稅成本的轉嫁時機。一旦需求增加,企業會說:『現在我可以把更高成本轉嫁給更多消費者』,屆時通膨就會上升。」

高盛集團分析指出,美國消費者已承擔大約22%的關稅成本,若現行關稅持續,最終的負擔可能高達67%。

衝擊與迴應

若物價持續上漲且勞動市場持續放緩,停滯性通膨將惡化。

卡連里歐茲坎警告:「一旦停滯性通膨成真,將是一個極度沉重的情況,人們將失去工作、失業率攀升,求職者處境艱難,那會是最棘手的部分。」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計,川普關稅可能使至少65萬美國人陷入貧困,關稅實質上成爲「間接稅」。

川普政府呼籲民衆保持耐心,並聲稱近期經濟數據「遭人操弄」。川普本月稍早宣稱:「真正的數字將在一年後見分曉,屆時你們會見證美國前所未有的就業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