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大淹水15年過去蘇澳災民喊分洪道在哪?當年員山子分洪6年就完工
蘇澳溪分洪工程計劃圖。圖取自宜蘭縣政府水利資源處網頁
昨晚宜蘭蘇澳地區因豪雨大淹水,讓當地居民又想到民國99年的梅姬颱風,造成38死96傷的慘劇,隔年經濟部水利署比照員山子分洪計劃,也開始規劃蘇澳溪分洪計劃,由蘇澳溪主流、猴猴坑溪匯入口下游約300公尺右岸處設置分洪道,分洪引至內埤海岸南側出海,但15年過去了,案子還在行政院審議中,根據宜蘭縣府資料,過去爲了解決基隆河道成大臺北地區洪患,員山子分洪計劃僅花6年就完工啓用。
蘇澳地區昨晚遭遇水患,與梅姬颱風如出一轍,都屬於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產生高強度、長延時降雨,且降雨都在蘇澳山區,加上蘇澳地區地勢低窪,因此梅姬颱風後,經濟部水利署開始推動蘇澳溪分洪工程計劃,採用200年重現期距降雨條件下分洪比80%作爲標準設計分洪道。
該計劃從梅姬颱風隔年,由經濟部水利署水試所規劃辦理蘇澳溪整治規劃,經濟部在民國102年同意,設置分洪道約2.33公里、總預算約75億元,但直到民國109年才通過環評,112年行政院原則同意,後來計劃修正,今年1月國發會完成審議後才送行政院,目前分洪工程的工程進度不是在審議中就是在設計中,根據計劃,工程預計要到117年才能完工。
根據經濟部蘇澳溪分洪工程計劃書,前年行政院原則同意經濟部的分洪工程計劃時,曾要經濟部參考員山子分洪工程經驗,但全案在經濟部內部審議時,經濟部及內部審議委員對於宜蘭縣府提出的工程計劃,曾質疑縣府規劃的防洪標準提高至200年重現期距,認爲蘇澳溪僅是縣管河川,防洪標準應爲25年重現期距、50年不溢堤,甚至認爲蘇澳溪分洪與員山子分洪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根據縣府計劃書,中央辦理員山子分洪計劃肇始於民國87年瑞伯、芭比絲颱風水淹汐止基隆與瑞芳後,開始進行可行性評估,原本計劃是列入基隆河整體治理計劃依同時實施,但民國89年象神臺風造成基隆河中、上游水患,時任總統陳水扁視察汐止災情後,要求行政院優先辦理員山子分洪工程,民國90年納莉颱風造成基隆河流域包含臺北市空前水患,經濟部再加速,把原定94年完工的期程,壓縮到93年底完工,只花了6年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