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喝咖啡、不滑手機還是失眠 第二大腦在作怪 吃對能改變
失眠原因除了咖啡喝太多、睡前頻繁滑手機外,也可能是腸道在作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晚上睡不好,有時可能不是咖啡喝太多、壓力太大,或頻繁滑手機所致,而是「第二大腦」腸道在作怪。醫師黃鬱純指出,許多研究都強調腸道健康,對睡眠品質有幫助,二者也可能是互惠互利的關係,日常可以靠多攝取發酵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等4方法來改善腸道菌羣。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鬱純在臉書指出,過去總認爲睡眠主要受大腦控制,但近幾年的科研改變了類似想法,人體的腸道並非被動的消化器官,而是第二大腦,擁有獨立的腸道神經系統,與大腦有密切的聯繫。腸道內的上億個神經元和衆多神經傳導物質,與腦部間會透過腸–腦軸進行密切交流,並影響情緒、免疫功能,甚至睡眠品質。
黃鬱純表示,腸道中龐大的微生物菌落,有時能決定人體吸收什麼營養,還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如血清素與褪黑激素,兩者正好是睡眠調節的關鍵分子。
黃鬱純指出,《普通精神病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人們慢性失眠的關鍵,至少有部分在於腸道深處。該研究分析387000名失眠患者的基因數據,以及近27000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數據,發現失眠與腸道中某些類型的細菌之間存在着相互關聯,意味着細菌會增加失眠的風險,而睡眠障礙也會使這些細菌更常見。不過該研究雖強調了腸道菌叢與失眠之間的相互關係,但腸道健康和睡眠之間爲何存在關聯,目前仍不清楚。
黃鬱純表示,雖然上述的研究只是做客觀的分析,但《營養素》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腸道菌羣生成的短鏈脂肪酸能促進慢波睡眠,並透過抗發炎作用降低睡眠中斷率。此外,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42種菌屬可能直接影響睡眠,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持續時間、日間嗜睡程度,而睡眠習慣與品質也會影響39種菌屬的豐富程度。
黃鬱純表示,不少研究都強調了腸道健康與腸道好菌對於睡眠品質的幫助,如果兩者關係是雙向的,可以多攝取發酵食品,如味噌、優格、泡菜,補充活性益生菌,增強腸道多樣性;增加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如燕麥、洋蔥、蘋果,能促進短鏈脂肪酸生成。
此外,保持固定的睡眠與起牀時間,有助腸道與大腦的生理時鐘同步;避免在夜間攝取高糖高脂食物,也能減少腸道代謝節律被擾亂。黃鬱純建議,若長期有失眠、早醒、淺眠等困擾,可先詢問醫師、檢視自身飲食結構與腸道狀況,不僅有助於改善入睡,也能維持健康的腸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