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貿易談判再陷僵局!韓急派部長赴美協商 美商務部長威逼簽字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金正官先前曾出訪華府,會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圖/VCG)

記者羅翊宬/編譯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金正官於美東時間12日,在美國紐約會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針對7月達成的美韓關稅協議後續談判進行協商。由於雙方在對美投資結構等細節陷入僵局,此次會晤被視爲能否突破談判瓶頸的關鍵。就在會晤前,盧特尼克才透過媒體施壓,警告若南韓未簽署書面協議,關稅稅率恐恢復至25%。

根據《韓聯社》,金正官此行是爲打破韓美關稅談判的僵局。他10日從仁川國際機場啓程赴美,並選擇在紐約與盧特尼克進行閉門會談。多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延續了7月底協議的後續協商,討論焦點包括南韓承諾的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細節。不過,會談結束後並未立即發表任何具體結果,顯示分歧依舊存在。

回顧7月30日,美韓雙方達成初步協議,美方將南韓的對等關稅稅率從25%調降至15%,而南韓則承諾推動大規模對美投資。隨後在8月南韓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中,雙方雖確認協議大方向,但涉及投資結構與資金運作模式的細節遲遲無法敲定。

本月8日,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企劃財政部所組成的代表團與美國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署等展開工作層級協商,卻因資金調度方式與外匯市場影響問題陷入停滯。

據悉,盧特尼克11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明言,南韓必須「接受簽署貿易協議、或是繳回25%的關稅」,態度強硬。他甚至舉美日協議內容爲例,指出日本已簽署文件,並接受美方在投資回收上的主導權,要求南韓比照辦理。此舉引發南韓國內輿論高度關注,被視爲美方公開向南韓施壓。

對此,南韓總統辦公室重申「國家利益優先」的立場。政策室長金容範在媒體座談會上直言,南韓並非擁有龐大外匯儲備或基軸貨幣國,投資結構安排需審慎處理,若草率承諾,恐對外匯市場造成衝擊。

李在明也在就任南韓總統百日記者會上表示,不會接受任何不合乎「合理與公正」的協商,顯示南韓將持續採取謹慎態度。

另外,針對近期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合資電池工廠遭到移民執法當局突襲、逮捕拘留約300名韓籍勞工,金正官已向美方表達嚴正關切,並要求改善簽證政策,以保障韓企在美投資不受阻礙。

►威逼韓國就範!美商務部長施壓開嗆「不會再通融」:乖乖付關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