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產暗藏三重危機 疊加發酵恐引爆新一輪金融風暴
該調節「美國資產」嗎?這是自4月2日川普「解放日」推對等關稅以來,投資人最大的疑問!廷豐金融科技投資長黃勇𫍯指出,儘管美股自4月初大跌後逐步收復失土,但市場潛藏的結構性風險並未消退,反而可能正醞釀更劇烈的風暴。美國正面臨三大潛在金融危機風險,包括規模逾千億美元的商用不動產危機、百億美元級的私募股權拋售潮,以及聯邦政府與民間龐大的債務壓力,倘若疊加發酵,恐引爆類似2008年的新一輪金融風暴,導致美股、美債與美元同步重挫的「三殺」局面。
首先,美國商用不動產市場在疫情後受到遠距辦公趨勢與AI浪潮的衝擊,辦公室需求出現結構性下滑,導致業主租金收入減少、還款能力惡化,甚至威脅到以商辦貸款爲主要資產的地區性銀行穩定。根據企業家格蘭特·卡登尼(Grant Cardone)警告,未來30個月內美國商辦領域將有高達2.7兆美元債務到期,恐導致多達300家銀行面臨違約風險。高盛亦在2025年報告中指出,若高利率延續至2026年,中小銀行恐無力再融資,信用市場將緊縮逾兩兆美元。
其次,私募股權市場也傳出危機訊號。自川普政府表態將限制對名校的聯邦資金撥款並取消其免稅資格後,耶魯、哈佛等名校陸續啓動私募股權資產拋售。耶魯已公告出售高達60億美元的私募資產,約佔其捐贈基金總額15%,哈佛亦委託傑富瑞處理10億美元部位,普林斯頓、西北與哈佛三校近期更分別籌資3.2億至7.5億美元因應流動性壓力。穆迪已於3月將美國高校債券評級展望調降至負面,反映市場對高等教育財務風險的關注。
第三項風險來自美國整體債務結構。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美國公共債務(含聯邦與地方)合計已達35兆美元,而家庭、商業與金融機構構成的私人債務更高達66兆美元。其中商用不動產相關的商業抵押貸款規模約爲4.8兆美元,潛藏的違約風險令人憂心。自2022年升息循環啓動以來,美國辦公室REITs指數與地區性銀行指數分別大跌近六成與45%,儘管2024年因降息略爲止穩,但2025年以來跌勢再起,年初至今雙雙下跌逾15%。
黃勇𫍯示警,儘管近期市場情緒回穩,避險資產如日圓與黃金漲勢趨緩,中美關係亦略有緩和,但從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信用利差、金銀比與金銅比、美國企業破產數等風險指標觀察,市場風險正在加速累積。債券天王Gundlach更直指,美國或正步入新一輪次貸危機,美股當前的反彈極可能只是「最後的逃命波」。
黃勇𫍯建議,面對高槓杆與低流動性交織的結構性風險,投資人應嚴控部位,審慎評估資產配置,避免過度依賴美國資產,並密切關注美債殖利率與美元走勢,提防「美股、美債、美元三殺」的歷史罕見劇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