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失去AI領域的絕對優勢
美國曆來是創業者的機遇之地,在歷次工業和技術革命中引領全球。但過去十年間,這個國家卻向自己的創新引擎開戰。當政客們宣稱要遏制科技巨頭不健康的壟斷霸權時,卻以令人費解的方式將最有能力打破壟斷的創業者們拒之門外——那些用區塊鏈和開源AI技術構建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的開發者們。
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本應培育創新力量,賦能個體,並重新分配被科技巨頭把控的權力,但他們卻未能善用令美國獨樹一幟的核心競爭力:技術積澱、創新活力和產業智慧。近十年來,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都放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監管機構以執法代替立法來管理加密行業,更將衆多合法創業者污名化爲洗錢者或毒販。在AI領域,拜登政府向美國投資者釋放行業即將被政府接管的信號,倉促出臺行政命令限制算力發展。這再次壓制了創新活力,反而讓科技巨頭坐收漁利。
民主黨領袖還暗中授意金融機構對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數百位創業者實施金融封殺——這一系列事件被稱爲“扼喉行動2.0”。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充滿敵意的舉措最終使五大科技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爲互聯網守門人的地位,總市值膨脹至逾10萬億美元。
如今,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衝擊波與股市震盪表明:美國在前沿科技領域採取的懲罰性自毀政策正在引發即時反噬。中國自主研發的開源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破了“美國企業在AI領域佔據絕對優勢”的固有認知。這個模型以震撼業界的表現證明:將全國資源集中於少數擁有海量算力和數據的科技巨頭,並非贏得AI競賽的制勝之道。
事實證明,認爲科技巨頭的專有模型必然優於開源模型、最終勝出的只有少數閉源巨頭的觀點,實屬一廂情願。深度求索的案例顯示,僅需美國競爭對手在AI訓練上投入的零頭資金,無需承擔部署延遲或API調用限制,就能開發出頂尖模型。
當美國資本市場意識到,主導企業過度投資算力的低效模式正在被深度求索的高效路徑顛覆時,震盪已然顯現。這個中國模型的崛起,正是美國在去中心化與開源發展領域猶豫不決,將競爭優勢拱手讓與國際對手的生動寫照。諷刺的是,美國在AI和加密貨幣領域的優勢恰恰在於政策制定者在黑暗十年中試圖摧毀的東西:去中心化理念。隨着AI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開源和去中心化已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國家的經濟必需品。但十年間的恐慌已將一些最傑出的學術和技術人才推向海外,新加坡和薩爾瓦多等地區均推出了優惠的監管政策。
甚至歐盟也領先於美國,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儘管政策存在爭議,但歐盟目前依舊領先。幸運的是,美國仍然有一些可靠的創業者,包括Web3人工智能初創公司Prime Intellect、Gensyn和Pluralis的創始人等,他們正推動前瞻性的創新工作,在美國共享算力,共同開展AI模型訓練。
他們中的許多人正在將區塊鏈和AI相結合,形成快速增長和強大的創新領域。這些建設者們通過提供開源的AI模型來維護一個自由民主的互聯網環境,他們實際上將AI模型作爲一種公共產品,使人人都可以成爲貢獻者和共同擁有者,所有人都有機會使用。美國的企業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社會的鼓勵和可行政策的支持。儘管美國政府自毀長城的做法造成了傷害,美國在加密貨幣和AI發展道路上仍然有望世界領先。最近發佈的行政命令,旨在增強國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並保護公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權利,這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同時,新的證券交易委員會加密貨幣特別工作組旨在首次制定監管指南,賦予創始人們創建去中心化技術的能力,無需擔心遭到迫害。從根本上說,美國已經擁有創新的基礎:這裡有世界一流的大學,渴望投資顛覆性項目的風險資本,以及一個能夠釐清知識產權在AI時代的作用、促進企業增長的法律體系——前提是該體系不被濫用來迫害企業家。問題不在於缺乏潛力。
美國必須拋開過去十年的傲慢。美國人不能固守技術優勢是歷史遺產這種觀念,而是必須追求創新。如果美國繼續以發號施令的姿態行事,而其他國家可以自由發展,那麼美國不僅將在AI領域落後,還將在所有新興領域中被超越。AI、區塊鏈和其他前沿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通過更多支持性的監管措施,美國可以重新成爲無可爭議的科技領袖。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