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抗中聯盟」的鬆動與式微

(圖/路透)

川普2.0屆滿半載,但迄未形塑對於全球各區域的政策框架,他目前還陷於「善後國際戰事」及「整理美國內政」的泥沼。前者俄烏及中東戰事未決,他忙着到處滅火;但用的不是深謀遠略,而是口水。再加上關稅霸凌,搞得全球美國朋友所剩無幾。內政方面,「大而美法案」雖獲國會通過,但輿論挖苦爲「Big and Beautiful Bonkers」(大而美蠢蛋)。川普前哥們馬斯克另創「美國黨」,前損友艾普斯坦的性交易醜聞再度被討論,均把川普氣到不行。

這些鬧劇上演同時,亞洲事務方面,有一重要議題迄今未聞川普有動靜。那就是他本人1.0任內發想、拜登延續執行的「印太抗中圍堵組合」。

川普1.0始行抗中政策,將美國的亞太戰略易名爲「印太戰略」。拜登接任後延伸建立QUAD(四方安全對話)與AUKUS(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不料川普回鍋後,竟要求亞洲盟友增加軍費分攤、威脅減少駐軍,再加碼各國關稅,搞得印太各國還來不及抗中,已經開始「煩美」了!

談到抗中,中美一度互課高額關稅。經過瑞士、倫敦會商,雙方建立框架共識。大陸證實中方同意稀土銷美,美方也取消對中的晶片軟體出口管制。據悉今年下半年,川普將率數十位企業執行長訪問大陸,中國也破例邀請川普出席北京「九三勝利日」閱兵。整體看來,美中對峙關係逐漸質變,除了川普個人親習近平意志之外,財長貝森特的「美中互補」主張亦佔上風,國務卿盧比歐的鷹派立場暫偃。

美國印太戰略的根本構想就是「聯印抗中」,認爲印度具備做爲抗中馬前卒的最佳條件。中印先後於1962、2017、2020年發生邊境武裝衝突,雙方互有死傷。邊境問題變成兩國永遠的痛,美國也樂見「共產人口大國」與「民主人口大國」的鬥爭。

中印除了邊境問題就是經濟。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執政後加強經濟,成績不惡。但無論印度經濟表現再好,都無法與中國抗衡。世銀統計:中國經濟規模1980年與印度相當,但今天爲印度5倍。目前中國經濟雖放緩,但印度仍難迎頭趕上。印度智庫也判斷,印度經濟難以在本世紀中葉以前與中國打平。此外,印度對外一直傾向「全球多極」,以「南方世界」領袖自居。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他自有主張。去年金磚國家峰會,中國與印度達成邊界協議,讓全球意外,此一結果關鍵在於莫迪盱衡中美角力後,認爲「印度需要中國勝過美國」;且川普的作風,令印度感覺更要保護自己。

美國的印太抗中不能忽略東北亞,美國4月祭出關稅戰後,日本首相石破茂率先訪美與川普會面、相談甚歡。幾乎同一時間,他又致函習近平,小心翼翼地在中美間維持戰略平衡。但川普日前宣佈對日關稅25%,比原先的24%還高,令石破大爲光火,已公開揚言「日本今後不再仰賴美國」。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原本立場傾中,上任後想在中美之間採取中立,未料也被川普課以25%關稅。美國在東北亞的底氣已呈鬆動之際,印太南端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也在日昨訪問中國一週,AUKUS又現缺口。

美國智庫Pew Research Center與澳洲智庫East Asia Forum日前分別發佈研究報告,指稱美國形象在許多亞洲國家下降;特別是東南亞年輕人認爲美國虛僞與不穩定,轉而傾向中國。上述的幾個「印太聯盟」主要國家,眼見聯盟店舖還在,可是老闆轉而與對手合作,沒事還找店員的麻煩,她們還要繼續「反中」嗎?(作者爲前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