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器械廠商擔心失去中國市場
在複雜多變的關稅政策影響下,醫療器械廠商的供應鏈正受到衝擊。多家美國醫療器械公司近日發佈的業績公告中,都談到了關稅對成本的影響。
過去,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以進口爲主,包括強生、美敦力、雅培、碧迪、GE醫療在內的醫療器械設備公司直到目前都將中國視爲重要的市場。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格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一方面大量國產醫療創新公司崛起,具備了生產與國外技術質量相當的產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最新的關稅戰也令美國醫療器械出口中國市場的成本大幅提升。
在體外診斷領域,生命科學領域的設備製造商丹納赫在4月22日公佈的財報中表示,今年將產生額外的關稅相關成本,預計將達到“數億美元”。丹納赫稱,關稅可能會對該公司產品中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成本以及運送給客戶的成品成本產生潛在影響,並讓公司在中國市場原本就已經訂單疲弱的情況雪上加霜。
目前,中國本土生產的體外診斷試劑設備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的需求。丹納赫約12%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該公司預計將通過改變生產佈局、調整供應鏈、增加附加費和採取其他成本節約措施,最大程度抵消關稅的影響。
在手術機器人領域,擁有著名的達芬奇機器人的醫療器械製造商直觀醫療公司也在4月22日的財報中表示,關稅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對該公司業務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擾亂公司在中國的運營,並可能削弱公司在與醫院的合同談判中的競爭優勢。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引入中國市場以來,帶動了中國本土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量手術機器人企業開始崛起。光大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腔鏡機器人商業化成熟度較高,本土公司市場份額提升確定性較強。
報告稱,隨着多款國產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主導地位將逐步打破。2024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國內中標臺數爲46臺,市場份額約47%,國產的微創、康多、精鋒、術銳等企業中標量快速攀升。
跨國醫療器械公司還表示,面對目前的關稅衝擊,企業在應對措施上面臨諸多限制。強生公司高管在最新的財報會上表示,由於醫療器械運輸合同已簽訂,公司在調整價格和轉移成本方面的操作空間非常有限,並可能改變產品的成本結構,部分成本將體現在庫存的資產負債表上。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在關稅政策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正在排摸具體的醫療器械產品所受到的影響。
根據業內反饋,目前包括強生、美敦力、GE醫療、雅培和碧迪在內的美國大型醫療器械廠商的主要產品,大部分都有本土的可替代解決方案,這些產品涉及外科手術使用的耗材,如縫線、吻合器、超聲刀、止血材料;手術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心血管支架、腦起搏器、骨科植入物;臨檢設備及試劑;放射影像設備、超聲診斷、麻醉呼吸機等。
以抗菌縫線爲例,過去長期以來,國內的抗菌縫線完全依賴進口品牌,並導致在開展集中帶量採購時,抗菌縫線通常會被延後或單獨議價。2023年,這一格局發生了變化,本土企業的抗菌縫線首次在國內獲證,大幅降低了抗菌縫線的價格。
“現在國產的醫療器械設備已經能夠滿足中國患者的大部分需求,本土企業的產品在質量上並不輸進口產品,只是在品牌力以及醫生培訓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人士還稱,即便個別小衆的醫療器械國內企業還沒有完全生產出可替代的產品,但是我們有可替代的治療解決方案,可以達到等同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