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何向教育掄起“三板斧”?(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李嘉寶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針對教育領域的大動作不斷:簽署行政令啓動教育部解散程序;削減高校及科研機構經費;以停止提供聯邦資金爲威脅,勒令多所高校進行“整頓”……一系列政策舉措在美國國內引發激烈爭議。
削減聯邦機構,教育部首當其衝
當地時間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動教育部的關閉,將教育管理權歸還各州。
根據美國憲法,作爲聯邦機構之一的教育部若要關閉,必須通過國會立法程序。美媒分析,儘管決定權在國會手中,但政府能以“效率”的名義,通過削減資金和裁減工作人員來摧毀該部門。據《今日美國報》近日報道,自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後,通過裁員與“買斷”,教育部員工數量已從4133人縮減爲2183人。特朗普在行政令發佈當天的講話中表示,讚賞教育部已成功削減約50%員工的行動。
除了教育部,美國政府的“砍刀”還揮向科研經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佈,將資助項目的間接成本佔比上限調低至15%,遠低於此前27%至28%的平均水平。間接成本是指與研究項目無直接關聯、卻爲研究提供支持的費用,如實驗室維護、設備折舊、行政管理等費用。受此影響,美國多所大學不得不中斷科研項目、關閉實驗室甚至裁減員工。
專家分析,特朗普政府將聯邦層面的官僚主義視爲威脅美國長期競爭力的一大挑戰,其施政的一個核心要點就是強化總統行政權力,改革聯邦政府現有制度,包括裁撤部門、裁減僱員、削減開支等。針對教育領域的相關舉措也是該計劃的一部分。
白宮近日發佈的一份簡報指出,美國教育部自1979年成立以來已經花費了超過3萬億美元經費,但以標準化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未得到提高。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宣稱,削減科研經費的新舉措每年可爲聯邦政府節省約40億美元,有助於將更多資金重新分配到直接科研活動中。
“共和黨人中的極端保守派要求縮減債務規模。同時,減稅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爲了填補減稅‘窟窿’,把賬面‘做平’,裁撤政府機構、削減人員和預算成爲選擇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肖河分析,與其他聯邦部門相比,教育部成立時間較短,職能相對單一,關閉影響相對較小。同時,教育部又屬於法定行政部門,特朗普政府認爲拿其“開刀”,可彰顯政府決心。
以保守主義重塑美國教育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簽署的推動關閉教育部行政令還規定,任何仍在接受教育部資金的項目和活動,都不得“宣揚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或性別意識形態”。
DEI政策原本旨在促進工作場所和教育機構中所有人的公平待遇及充分參與。1964年,美國通過的《民權法》成爲該政策落實的法律保證。長期以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該政策上存在尖銳對立。特朗普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當天即簽署行政令,叫停聯邦資助DEI項目,並將解散聯邦機構相關項目工作團隊。
美國兩黨教育理念不同。民主黨強調教育公平,美國教育部創建於民主黨總統卡特任期,初衷是通過聯邦資金和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共和黨則更強調擴張私立教育,減少教育部門作爲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廢除教育部是美國保守派的長期目標。
專家指出,特朗普政府推動關閉教育部並非單純的機構改革,而是要以保守主義價值觀重塑美國教育生態。
肖河分析,在美國保守派看來,教育部並不是一箇中立的、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部門,而是被掌握在自由派手中的“政治工具”。特朗普政府試圖以關閉教育部升級“文化戰爭”,爭取更多保守派選民的支持。
美國高校也成爲“清算”對象。據美媒報道,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以削減聯邦經費施壓各高校“自我審查”。2月份,全美有近兩百所高校在官網刪除了DEI政策內容。
多所高校被美國政府勒令“整頓”。自去年10月新一輪加沙衝突爆發後,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在內的多所知名美國高校爆發抗議浪潮,參與學生表達了聲援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戰爭行爲的立場。3月初,美國政府稱哥倫比亞大學縱容校內“反猶主義”活動,以“砍掉”4億美元聯邦教育經費威脅該校進行“整頓”。近日,哈佛大學也因相同原因遭受聯邦政府的審查,該校價值90億美元的聯邦合同與撥款也面臨“斷供”風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爲,從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看,其第二任期的施政目標十分明確,即落實競選承諾,鞏固保守主義基本盤。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這種相對激進的動作,在國內打開局面,探索自己的施政空間。
“緊箍咒”勒疼了誰?
特朗普政府掄向教育的“三板斧”,引發激烈爭議。
有教育界人士警告,關閉教育部將對美國教育體系造成深遠影響,尤其衝擊低收入和弱勢學生羣體。彭博社的報道指出,政府聲稱教育部的職責可以轉移至地方政府,但進行這樣的重組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數據顯示,去年,教育部向近1000萬名學生髮放了約1210億美元的聯邦補助金、貸款和勤工儉學計劃資金,其資金支持了超過10萬所公立學校。《紐約時報》稱,圍繞教育問題的深刻黨派分歧已有數十年之久,夾在其中的是5000萬公立學校學生。
教育部負責的貸款及資金分配事宜涉及衆多學生的切身利益。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行政令,除了存在司法程序上的變數外,還面臨較大輿論壓力。專家指出,在該問題上的爭議也凸顯一個事實: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教育不平等問題並未得到真正解決,長期追求的所謂“教育平權”也沒有實現。
而針對高校的相關舉措,影響已經顯現。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近日宣佈,受到美國聯邦政府削減經費的影響,該校將在美國內和境外裁減超過2000名員工。賓夕法尼亞大學宣佈削減35%的研究生招生,南加州大學宣佈暫停部分博士生項目的招生。
近日,約1900名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員發佈公開信,呼籲特朗普政府“停止對美國科學事業的全面攻擊”。公開信說,“特朗普政府正通過削減研究資金、解僱數千名科學家、取消公衆獲取科學數據的權限以及迫使研究人員出於意識形態原因改變或放棄工作”,“重創美國的科學事業”。
另據外媒報道,面對特朗普政府不確定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多科研人員考慮離開美國。英國《自然》雜誌近期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1600多名完成調查問卷的美國科研人員中,約75%的受訪者考慮離開美國,去“任何支持科學的地方”。調查還發現,這一趨勢在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的科研人員中尤爲明顯。
肖河認爲,特朗普政府的教育政策爲保守主義價值觀重返美國教育體系打開方便之門。未來,美國在教育問題上的政治極化和黨派對立或將進一步加劇。黨爭入侵教育領域,也將進一步削弱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吸引力,給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帶來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