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paceport計劃已洽臺灣 臺美「太空航程」僅2.5小時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圖/記者周湘芸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休士頓埃靈頓機場(EFD)爲美國第10個商業太空港(Spaceport),休士頓規劃未來將利用太空飛行器縮短傳統航空器飛行時間。休士頓旅遊局透露,若試驗成功,休士頓飛往臺灣航程可從16小時縮短爲2.5小時,而美國今年已透過旅遊局與臺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AIT接洽,可惜臺灣尚無適合的場站可加入。
根據休士頓當局對於Spaceport規劃,未來利用太空船搭載另一個飛行器,從地面起飛達一定高度時,讓飛行器脫離太空船,並垂直穿出大氣層,在太空調整角度對準目的地,以自由落體方式衝進大氣層,並於安全距離發動引擎落地。以休士頓與臺灣距離來說,航程將縮短爲2.5小時。
由於地球噴射氣流是由西往東,傳統飛行器在回程航班普遍會需要較長時間,但太空飛行器受氣流影響較小,能減少類似問題。休士頓旅遊局表示,「太空飛行」計劃最終目的爲商業使用,目前將飛行器送到太空的技術已沒問題,但若要達到載人目的,仍要解決人體抗力問題,初期還是可能先以空機實驗、載貨爲優先。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Spaceport計劃已推動多年,盼利用太空飛行器縮短傳統航空器飛行時間。(圖/記者周湘芸攝)
休士頓旅遊局指出,由於2個飛行器同時升空及降落具有一定重量,起降場站需有一定乘載力及跑道長度,另外,未來載具飛到太空,也需有符合需求的航管環境,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座場站獲認證,其中也包括日本。休士頓旅遊局今年曾與臺灣國科會及AIT洽談過此構想,但目前臺灣還無適合場站。
休士頓相關人員分析,臺灣在美國科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希望參與研發過程,地理位置也處於亞洲優勢,這是很好參與的機會,太空飛行器是未來趨勢,若執行實驗試飛,臺灣沒有適合場站就會輸在起跑線。
Spaceport計劃除了有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訂定一定規格的起降場站,還有飛行器開發、航管、產業生產,及其他衍生的後勤支援。休士頓目前已有佔地約450英畝的產業園區,而當地的埃靈頓機場除了是軍事及NASA使用機場,也是Spaceport發展的任務基地。
據瞭解,美方相關單位曾與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在國際交流場合上,以非正式的形式交流太空港的構想,考量升空與降落的速度,一般乘客未經訓練不宜搭乘,因此貨物運送的可行性較高;另外,初期的運輸成本雖高,但若能發展爲普及且可重複使用的運具,也可預期未來能夠降低成本。
國科會今年辦理選址作業的國家發射場確定落腳屏東九棚,現階段規畫仍以發射升空爲主,但也保留未來擴充爲太空港、提供降落服務的空間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