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悄然暫停歐洲軍售 優先補充庫存 專家示警:恐丟掉市場
2025年8月13日,演習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將M134 GAU-17多管機槍彈藥裝載上UH-1Y直升機。(DVIDS)
美國國防部近來悄悄的暫停許多對歐洲軍售,原因在於「美國優先」政策下,五角大廈目前重點放在回填和補充自身武器庫存,而非滿足盟友需求。專家和前國防官員表示,這樣下去歐洲市場一定會轉向。
美國老牌媒體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19日報導,最早引發疑慮的是丹麥的防空系統採購案,美國與法國原本積極競爭數十億美元的合約,但臨近決策時,美方態度突然轉冷。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與國務院通話時直言,不贊同對外出售部分系統,並強調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數量短缺,應優先留給美軍使用。
消息人士指出,丹麥並非唯一受影響的國家,五角大廈已將部分武器列爲短缺品項,暫停處理新的歐洲訂單,目前還不清楚清單範圍或凍結期限,但外界預期豁免案例極少。
這項政策若持續,恐在歐洲引發不滿,削弱北約盟國防禦力,並損害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影響力。同時,美國防產業也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訂單,減少就業與研發投資。
軍售長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戰時期,美國藉由出售武器鞏固盟友,並擴展海外影響力。近年來,美國軍售更成爲臺灣、以色列及烏克蘭的重要防禦支柱。光是2024財政年度,美國對外軍售金額就高達1179億美元(約新臺幣3.56兆)。
川普第二任期開始以來,更多「美國優先」派系進入高層,傾向將資源集中在西太平洋,以應對中國大陸挑戰,哪怕犧牲歐洲安全。雖然官方否認政策轉向,但歐洲官員憂心,若愛國者等武器長期無法交付,將被迫尋找其他供應來源。
2024年10月29日,美日「利劍演習25」期間,第一防空砲兵團正在裝填愛國者飛彈。(DVIDS)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國家一方面將自家先進武器援助烏克蘭,另一方面原本依賴美製軍備補充庫存,如今卻面臨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批評:「我們叫歐洲援助烏克蘭,又要求他們自我防衛,但卻不賣他們所需的武器,這削弱了盟友安全。」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阿伯克龍比(Cara Abercrombie)警告,若交付期從原本的2年拉長至5年,歐洲各國必然更積極尋找替代供應商。她說:「對於時刻擔心俄羅斯飛彈與無人機的歐洲國家而言,沒有時間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