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怕了?對華關稅或大幅削減
01
剛看到一條熱搜新聞:美媒放風 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下調對華關稅。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美國對華關稅可能將降至約50%至65%這一稅率區間。有知情人士則稱,特朗普政府還在考慮採取一種所謂“分級徵稅”的方案,類似於美國國會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去年年底提出的方案——對美國認爲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徵收35%的關稅,而對涉及所謂“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則徵收至少100%的關稅。這一提案建議,該關稅體系在五年內分階段實施。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尚未作出最終決定,並聲稱相關討論仍存在變數,目前有多個選項正在考量中。
自4月2日特朗普公佈所謂“對等關稅”措施以來,兩國之間的關稅戰已經將兩國貿易關係推到了破裂的邊緣:美國方面將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了145%。
而中方則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了125%的反制關稅。CNBC稱,貝森特22日表示,美國與中國“事實上已經處於貿易禁運的狀態”。
特朗普曾研究過談判術,1987年出版了的《特朗普:交易的藝術》中,他詳細闡述了自己商業談判中的原則和策略。
《今日美國》報道稱,儘管中美之間的正式貿易談判尚未啓動,但特朗普重申了不想繼續提高對華關稅的態度。在談到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時,他聲稱,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不會維持在當前水平,緊接着,他又重複起所謂“中國過去在零關稅貿易中佔盡美國便宜”的論調。
我們也看出了特朗普的花招。4月23日早些時候,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已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
如今美國媒體曝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下調對華關稅,是否意味着美國將軟化立場,真正回到談判桌?
02
特朗普意欲爲何?
希臘前財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此前指出,特朗普將關稅武器化,絕非簡單的美中對抗或美歐博弈。其本質是美國統治階級爲維繫自身權力、強化全球霸權地位而採取的主動策略。
他提醒道,“若這種策略需要以美國民衆承受重大代價爲前提,他們仍會毫不猶豫地推進。因此,我要給中國朋友們的忠告是:切勿誤判形勢,認爲當美國自身痛苦達到臨界點時,特朗普政府就會退縮。”
國外商業雜誌《單筒望遠鏡》分析:
特朗普的行爲具有經濟和政治意義。首先,提高關稅促進美國減小貿易逆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曾達到最小,此後急劇增大,今年二月達到1227億美元。美國政府企圖讓全球市場更多的接受美國商品,保護國內市場免遭廉價進口商品的傾銷;其次特朗普還要爲在美國進行新科技革命創造條件,要從全世界吸引“最強大腦”前往美國;第三,要在美國恢復工業生產;最終通過前面這些措施來保持美國作爲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
03
最近我還看到了3條新聞。
第一條新聞。
最新報道稱據多家境外媒體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準備在關稅談判中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換取美方關稅豁免。
第二條新聞。
歐盟宣佈取消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的加關稅政策,改爲對中國車制定最低售價。
歐盟對中國車提出的最低售價爲3.5萬歐元,約合29萬人民幣,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中國車,在歐洲的銷售價格不得低於這個數。
歐洲汽車市場銷售量的65~70%都集中在3.5萬歐元以下。而近日歐盟宣佈把中國車售價限定在3.5萬歐以上,那中國車只能進入30~35%的市場,還面臨美國特斯拉、歐洲豪車品牌的強勢競爭,市場空間還有多大呢?
第三條新聞。
美國副總統萬斯剛訪問印度,莫迪政府就宣佈對部分鋼鐵產品徵收12%的保護性關稅,直接劍指中國鋼鐵出口。
就在同一天,中方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爲代價與特朗普達成交易,否則中方將給予對等反制。
印度這是一石多鳥。試圖通過關稅壁壘減少對中國產品的直接依賴。又希望通過犧牲中國利益來緩解國內壓力。還藉着對中國商品下手給美國投名狀,以增加自己跟美國的談判籌碼,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對印度開啓爲期4天的訪問。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以來,印度對美姿態很明確,希望獲得網開一面;而特朗普則希望印度順從其要求、加入其戰略部署。
最近印度輿論也很躁動,他們認爲,中美關稅戰開打後,將會給印度製造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印度人已經開始在幻想,各大外企會不會紛紛來印度設廠,以取代中國製造業的地位。
我想,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在有意重新構建一個削弱所有可能的有威脅的強勁對手,以繼續保持自己世界經濟中心地位的全球化。
04
這40多年,我是見識過各種週期的。
不像現在清華北大畢業生找好工作難,我1983年大學畢業後,曾先後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屬於那個年代被稱爲時代驕子的羣體。
我仍然棄之不顧,因爲看到了更大的週期。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改革時代。
後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全球化週期。
1989年我下海創業,白手起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迅速做成了全國最大的民營零售企業,涉及業務有服裝鞋帽零售、自創時裝品牌設計生產、時裝模特表演、媒體、廣告、企業傢俱樂部、高級商務培訓並籌辦房地產開發,其中幾項業務在當年都是國內開創性的。我的戰略用現在的術語表達即生態羣模式。
那個年代成立公司無法用個人的名義,規模擴大隻能借助掛靠公有制企業。這也隱藏着產權風險,我便是由此產生產權糾紛而不得不關閉企業。
後來,我先後擔任幾家行業龍頭的民營企業集團的常務副董事長、總裁,見證了這些公司做大做強的快速成長過程。
我一邊做企業高管,一邊開始學術研究,創立了跨越式發展理論,在1997年出版全球首本跨越式發展理論書籍《企業超速成長》。後來又推出《跨越式戰略》一書。
有一段時間我主要忙於在全國各地向企業推廣講授跨越式發展理論,同時爲一些公司做管理諮詢項目,希望幫助更多的企業快速發展。
接受過我的培訓或管理諮詢服務的知名企業有數百家,如大北農、蒙牛、聯想、新希望、牧原等等。
我看到了各種週期與企業家們的雄心品德學習力,是如何驅動它們從小企業變成了偉大的公司。
05
不少企業往往生於週期之興,亡於週期之衰。
網上有義烏老闆豪氣地說:美國打關稅戰,我不怕,那就換賽道,換市場吧。
我們既需要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也需要對形勢的理性認知。
國內市場卷不卷的厲害?大家都知道。
近幾年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再度生變。國際地緣衝突頻發,許多國家優先保護本國貿易市場的呼聲高漲。
如2024年11月28日,墨西哥政府出動了一支由海軍、警察、調查部門和外貿官員組成的執法隊伍,查封了10萬平方米的義烏商貿城。這裡是墨西哥最知名的中國小商品批發中心之一,有上千個華商店鋪。如今墨西哥華商生意越來越難做。
看評論區的網民議論,不少人把生意難做的原因,與如今這樣或那樣的週期結束或衰落聯繫起來。
認爲沒有回頭路了。
06
我認爲,雖然週期會結束,但世界還存在,因此新的週期還將層出不窮。
週期,既帶給新生力量以機會,又會淘汰那些不能與時俱進甚至阻礙歷史進程的因素。
對衆多企業與企業家而言,在未來新的週期面前,生存還是死亡,將是個問題。
所以識別週期的眼光與培養適應週期的能力,很重要。
我想,未來將會有三類新週期。
產品與行業及基礎技術週期。
如何抓住週期機會並快速發展,企業與企業家必須學會三種重要能力:戰略創新,資本運營,風險管理。
其中任何一個能力的缺乏將導致犯重大錯誤,要麼使企業走彎路或發展不起來,要麼摔大跟斗甚至倒閉破產。
經濟社會政治國際化週期。
當你走在時代的前面,就會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風光,體驗難以言說的美妙:
衆人皆醉唯我獨醒。
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
文明週期。
文明週期可以延續幾百年上千年。
十年前,我開始研究真業心學,發現對企業與企業家,有兩種文明。
一是個人的人生覺悟與修行。
學會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學會獲得與享受物質財富與人文美學財富,同宇宙精神相融合,才能達到人生巔峰。
這個文明,人類每個人都需要。
以上提到的評論區有2個評論有點意思:
“企業家表面風光,背後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比我們普通人大成千上百倍。看過一個訪談節目,一個培訓課上,現場80人上市公司的老總,有50%的人一年一直吃治療抑鬱病的藥。我們一直在不停的追逐財富和名利,不惜犧牲健康和生命。學會放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一個賣門窗的小屁民,天天焦慮的不行,上有老下有小,生意越來越難做。其實什麼意義都沒有,活着就是修行。”
這2個評論,都涉及到企業家的人生覺悟與修行。
我見到不少老闆,經營生意是專業,經營人生卻業餘。賺錢成功,人生失敗。更有甚者,經營生意與經營人生都不專業。
週期興時可以做起來或不斷折騰,週期衰時與遇逆境時,就容易崩潰。
二是企業的升級。
成爲快速成長企業,自進化企業,真業企業。
升級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夠通過跨越式發展成爲數一數二的公司;能夠持續發展,不斷髮展,跨代發展;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事業及相應的企業文化。
據墨西哥華人商家講,不久前,來自中國大陸的商人遭墨西哥當局嚴厲的整治而難以做下去。因爲華人商家們卷得厲害,在價格戰的包圍下,本地商戶被卷得“根本一點生意都沒有”。還有墨西哥人抱怨,“你們中國人把100%的時間都用來工作,而我們只有60%的時間用來工作,剩下40%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墨西哥員工普遍具有更強的法律意識,拒絕加班,並享有更嚴格的勞動法保護。
這僅是諸多文明問題之一。
我們的企業須從底層邏輯上進行改變以升級文明高度。
有一種說法:世界上有兩種人,“要麼坐在餐桌上,要麼在菜單裡”。
我認爲,企業家只有成爲文明週期中的以上兩種佼佼者,纔是最終真正坐在餐桌上的人。否則,哪怕一時再牛比,甚至有成百上千億身價,也要進入菜單。
你信不信?
作者簡介: 東方贏,真業心學創始人,企業跨越式發展理論之父,曾擔任大型實業公司總裁,著作有《企業超速成長》《跨越式戰略》,第四屆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