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能否承受與中國的貿易戰?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日文章,原題:美國農民能否承受與中國的貿易戰? 美國政府發動的關稅戰讓許多美國農民面臨着不確定性,因爲對貿易戰和關稅爭端的擔憂籠罩着他們的生計。來自馬里蘭州蘇塞克斯縣的27歲男子喬什·梅西克從12歲起就和家人一起務農,他們的農場生產玉米、大豆、小麥和大麥。梅西克對當前的市場波動感到擔憂,“這絕對是一個可怕的時刻。完全不知道是現在收割玉米,還是要等到秋天”。短期內,如果出口下降,一些農產品對國內消費者來說可能會變得更便宜。然而,玉米、小麥和大豆的成本在食品零售價格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小。“我們最高的市場價格通常出現在5月和6月的種植季節。問題是,我們是等到那時,還是現在就需要出售我們的作物?如果中國決定不進口我們任何東西怎麼辦?”梅西克並不是馬里蘭州唯一一個擔心因政府的貿易政策而失去市場份額的大豆種植者。另一位農民表示,“政府的決定讓我感到不安。如果我們不得不忍受短期損失,我希望政府提供支持。”截至目前,美國政府尚未宣佈向美國大豆種植者提供任何財政援助,他們的出口,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多年來一直在下降。根據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雷格蘭的說法,美國農民尚未從2018年的貿易戰中恢復過來。他表示,保持進入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美國農民在2025年已經面臨“潛在的重大損失”。他和其他農民“首當其衝地承受”了農業稅的負擔,“我們不能成爲犧牲的羔羊,爲了其他人的利益而揹負大部分的痛苦”。(作者瑞秋·恩杜阿蒂、什里斯蒂·曼加爾·帕爾,宋波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