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缺席十年來最重要的氣候峰會
隨着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的臨近,美國正式啓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並在本月初解僱了最後一位氣候談判代表,標誌着其徹底淡出國際氣候外交舞臺。
COP30將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舉辦。本屆大會將評估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特別是減排目標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並制定新的減排目標與行動計劃。
大會選址貝倫市旨在提醒全球關注亞馬孫雨林保護,該議題預計將成爲討論熱點。此次COP30旨在成爲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峰會,制定未來10年的全球氣候議程。隨着全球氣候變暖速度不斷加快,這十年至關重要。
美國第二次“退羣”
這是特朗普第二次帶領美國“退羣”。
2017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退約在2020年11月生效。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首日宣佈美國將重新“加入”。同年2月19日,美國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總統當天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據新華網消息,聯合國秘書長髮言人迪雅裡克表示,聯合國已正式收到美國政府退約通知,退約將於明年1月27日生效。這一決定標誌着美國再次退出旨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協議。
本月初,特朗普政府進一步鞏固其在氣候政策上的強硬立場,即解僱國務院最後一位負責氣候事務的工作人員。
隨着美國務院氣候相關職位被全部裁撤,導致即便是通常參與國際會議的國會議員,也可能因無法獲得官方認證,被迫缺席即將召開的COP30。
各國信任被削弱
多位專家對這一趨勢表示擔憂,認爲美國的缺席將對全球氣候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氣候倡導組織“自然氣候基金會”(Satat Sampada)創始人哈吉特·辛格指出,美國在全球氣候危機中未能承擔應有的責任。
他批評稱,美國在氣候談判中的立場一貫矛盾:一方面高調宣揚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另一方面卻持續推動國內化石燃料的開發與使用。辛格認爲,美國若在COP30缺席,將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留下一個“危險的真空”,不僅削弱各國間的信任與合作,也可能嚴重阻礙全球氣候行動的進展。
氣候非營利組織聯盟“歐洲氣候行動網絡”主任基亞拉·馬丁內利指出,美國的退出不僅將削弱自身氣候承諾的可信度,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富裕國家可能會將其作爲“倒退的許可證”。她告訴CNN,較貧窮的國家可能會對這一進程失去信心。
中國聲音更響亮
在美國對風能和太陽能行業實施限制,並在能源政策上回歸化石燃料時,中國卻在清潔能源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決心和規模。
根據全球能源監測組織數據,中國目前正在建設510吉瓦的公用事業規模風電和光伏項目,加上已併網的1400吉瓦總裝機容量,清潔能源規模是美國的五倍,已形成對美國的壓倒性優勢。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氣候科學家喬裡·羅傑爾指出:“中國的聲音,很可能在COP30上更加響亮。因爲他們已經將綠色技術作爲國家經濟戰略的核心之一。”
美國前高級氣候談判代表喬納森·潘興也表示:“如今,所有人都在關注中國。如果美國再次選擇退出,中國勢必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站出來領導全球氣候事務。”
類似觀點早已出現。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當·圖茲在去年12月撰文指出,美國幾十年來從未真正嚴肅對待能源轉型。他直言,認爲美國是全球氣候政策的可靠夥伴,是一種“極其愚蠢的幻想”,今天真正有能力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只能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