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印度多項關稅掀關注 專家:反助印度內需、恐衝擊亞太戰略

▲美國加徵印度多項關恐反助印度內需、衝擊亞太戰略 。(圖/翻攝自X/莫迪,下同)

記者陳弘修/綜合報導

美國近期針對印度多項產品加徵關稅,對外宣稱此舉是爲了對印度「施加經濟壓力」。不過多項跡象顯示,這項措施可能得不償失,甚至進一步影響印美關係,對華府在亞太區的整體戰略帶來潛在衝擊。

2024年印美雙邊商品與服務貿易總額估計達2,123億美元,其中美國自印度進口金額達1,289億美元。本次加徵關稅主要針對珠寶等非戰略性商品,石油與製藥產業則被排除在外。

國內熟悉印度政經局勢的專家指出,被課稅商品大多爲具全球流通性的產品,印度不僅出口至多個國家,且國內市場需求亦不低,若轉爲內銷,可能對價格產生下行壓力,結果與美方試圖壓制印度的原始意圖背道而馳。此外,印度歷屆政府一貫採行出口導向與保護本土企業的政策。總理莫迪近日也公開強調,印度已準備好面對潛在衝擊。有分析認爲,印度僅需數月時間,便可將受影響產品轉向其他市場銷售,降低對美依賴。

專研印太戰略的學者也分析,美國加徵關稅未必能迫使印度讓步,反而可能削弱其亞太政策佈局。例如,試圖強化與巴基斯坦的經貿連結,恐難補足與印度關係惡化所帶來的缺口。根據2024年資料,美巴雙邊貿易總額僅約101億美元,遠低於與印度的規模。就經濟總量而言,印度GDP約4.19兆美元,位居全球第四,與巴基斯坦相差懸殊。

近年來,印度市場在全球經濟波動中展現高度韌性。回顧2008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印度即成功維持經濟穩定。若美方對印度施壓動作持續升高,恐激化當地社會對美國的不滿情緒,進而成爲雙邊外交互動的絆腳石。

與此同時,俄烏戰局的走向也可能間接影響這場貿易博弈。例如美國地產開發商Steve Witkoff近期訪俄,以及川普最新公開發言,均被部分觀察人士視爲局勢可能出現轉機的跡象。若戰事終結,現行對俄製裁政策的正當性將面臨重新評估,美國對全球供應鏈與貿易的政策基礎也可能出現動搖。

此外,印度積極拓展出口市場的努力亦不容忽視。統計顯示,2022至2025年間,印度對荷蘭、澳洲、阿聯酋、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墨西哥與義大利等多國的出口年均成長率超過15%,不僅與對美出口成長率相當,部分商品的出口地也已明顯轉向,幾乎所有原本出口至美國的主要品項,也同步銷往上述市場,顯示印度正逐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美國已不再是其唯一出口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