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擊碎了瑞士的“防彈玻璃”

英國《衛報》8月13日文章:瑞士人多年來一直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特朗普的關稅擊碎了這種“自滿” 長期以來,在瑞士生活的人彷彿是待在一個“水族館”裡,透過厚厚的防彈玻璃看世界。雖然瑞士地處歐洲中心,人們坐在蘇黎世電車裡,可以聽到世界各地的語言;蘇黎世機場提供的洲際直飛航班比德國柏林多,但瑞士卻遠離政治風暴。

然而,這個“防彈玻璃”近日被打碎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瑞士出口產品徵收39%的關稅。美國是瑞士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對美國的出口額佔瑞士產品總出口額的18.6%。可以說,特朗普關稅衝擊給這個長期依靠出口致富、在世界政治中一直“獨善其身”的國家帶來了一場重大危機。瑞士工業遊說團體表示,如果特朗普維持該關稅稅率,瑞士對美出口“將徹底崩潰”。瑞士《一瞥報》以頭版報道傳遞了悲觀情緒,稱這對瑞士來說是一種“黑暗”。

想理解瑞士“獨善其身”的情況,不妨先把這個地方想象成一個巨大的“鄉村俱樂部”。首先,外來人口很難進入那裡——它的移民法很嚴格,儘管有錢會讓事情好辦些。其次,當地“整潔有序”,幾乎每一寸土地都經過政府的精心規劃,每一片草坪都被修剪得很整齊。最後,那裡有着豐富的休閒活動,下班後,瑞士人會去騎自行車,或在湖畔展示健美的身材。

這個“鄉村俱樂部”一直爲其“成員”提供安寧的生活條件,瑞士上一次參與戰爭還是在1847年。在過去幾十年裡,瑞士經濟平穩發展,社會衝突極少,因罷工而減少的工作日的比例是歐洲最低的。此外,瑞士93.2%的火車會準點運行,這種無處不在的平靜與“可預期感”是吸引大量富人過來生活的主要原因,富人們把瑞士視爲能讓自己從混亂中抽離片刻的“平行世界”。

長期的“獨善其身”政策還在瑞士滋養出一種“例外論”。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安全”經歷讓許多瑞士人堅信,“獨善其身”就意味着安全,甚至有可能帶來豐厚的利潤。即便在今天,瑞士也沒有加入北約和歐盟。有分析認爲,瑞士在享受自由世界紅利的同時不用承受什麼負擔,藉此蓬勃發展。然而,在如今這個地緣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政策不再好用了。

令不少瑞士人意外的是,他們原以爲瑞士聯邦主席凱勒-祖特爾與特朗普能融洽相處。然而,特朗普令人震驚的關稅聲明讓瑞士方面不知該如何應對。凱勒-祖特爾致電特朗普,試圖解決關稅問題,但那次通話並不成功。

應對美國關稅,瑞士幾乎沒有什麼籌碼。瑞士已承諾購買美國的戰鬥機,並且自2024年1月1日起單方面取消幾乎所有工業關稅,在對美關稅方面難以再讓步。根據瑞士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如果製藥行業也受到特朗普關稅的衝擊,瑞士GDP將至少承受每年0.7%的損失。瑞士人承受的衝擊更多是在心理方面——一個習慣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的國家陷入了困境。此外,歐盟與美國談下的關稅協議比瑞士更“優惠”,這也讓一些瑞士人開始思考,與歐盟保持距離或許已不再是一個好選擇。(作者約瑟夫·德·維克,凌楓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