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債幾乎可視為無風險資產的存在!伊森:00679B、00687B、00931B
臺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週股市的震盪,股、匯、債都跌,許多投資人都很納悶,美債竟然連避險的功能都沒了,這到底是什麼狀況?其實就是團隊在過去幾天提醒的流動性危機,當市場急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時,就算是避險用的債券也會被提款,市場資金對任何金融商品都沒有買盤。
資料來源:花旗
不過有趣的是,上週有許多聲音懷疑是中國還是日本在拋售債券,今天花旗經過分析以後發現上週並非中國拋售,來自非美地區買美債的資金還淨流入30億美元,反而是美國本地的資金買盤瞬間縮手了,結果又是美國人自己的鍋。
衰退來臨時 任何債券都會漲嗎?
而對投資人來說,如今面臨景氣衰退的情況下,許多人在問債券投資到底該如何判斷,今天團隊想簡單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看法,是不是所有債券在衰退年都能暢通上漲?今天就來拆解國債與其他債種的關鍵差異。
就歷史經驗顯示,當市場瀰漫衰退預期或是衰退真正到來時,許多投資人會想利用債券賺到債息與價差,但就是因爲這樣的心理預期,投資人紛紛向投資等級企業債與非投資等級債前進,但卻忽略了這些債券的本質與衰退會造成的影響。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首先,投資人要知道,公債、投資等級企業債與非投資等級債,三者雖然同屬債券,且伴隨基準利率下調,都會有漲勢出現,但三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面對風險」時的表現,這裡團隊舉上圖投資等級企業債的報酬曲線來跟讀者分享。
觀察投資等級企業債的報酬,其實可以很明顯看到上圖報酬(藍線)與美國基準利率(黑線)呈反向關係,當降息開始,投等券的報酬就會上升。
不過有趣的地方是,若仔細觀察紅框與藍框,投資人可以發現:「怎麼降息到一半投資等級債的報酬就崩了?」其實這就是投資等級債與國債的差別,那就是面對降息背後的總經環境有根本性的差異。
投資等級債實際上不能抵禦經濟衰退風險,只是相對股票會跌得少一點,這裡團隊就不多提非投資等級債了,基本上非投資等級債承受的風險更高,都快要可以視爲是股票的延伸了,若不能確定未來的景氣環境是否步入衰退,貿然買入相關債券的風險非常的高。
而這也很好了解,當經濟衰退來臨,投資人肯定會希望現金爲王,任誰都會擔心企業是否能挺過經濟衰退,更不用說持有他的債券了,尤其當這些債券也不是AAA級的債券時更不用想像,所以現階段投資人若想買投資等級企業債、非投資等級債,一定要仔細注意全球市場(美國)是否能避免衰退。
「美國公債」抗風險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投資人可以用最近的COVID-19以及2008年的雷曼兄弟來看,從上圖可以很輕易地發現,當面臨不管是系統內或外造成的衰退風險時,美國公債走勢與投等債走勢完全不同,兩者在經濟衰退來臨時:投等債報酬回吐,國債則是起到抵禦風險的作用,繼續向上攀升。由於市場對美國國債的定義一直都是無風險商品,甚至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血液,這點就與其他債券有着比較大的差異。
臺股長天期美債ETF(10-20年期)
美國公債是由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爲擔保對象,幾乎可視爲無風險資產的存在,更是全球資金配置固定收益資產的基本標配。投資人想跨足美債,利用臺股的債券ETF投資自然是方便的選擇。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