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取消軍援臺灣 國關學者:為協商川習會 美國已踩剎車好多項目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也很可能將於不久後舉行會晤,臺灣議題的重要性受到關注。圖爲川習兩人先前碰面。(路透)
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準備川習會以及雙方貿易談判的背景下,今年夏天拒絕批准4億美元的對臺軍援案,國關學者劉復國就此解讀,臺灣面對美國政府,比較難確定的就是川普的決策風格、政策思維,過去幾個月已有防長顧立雄晤美防務高層、賴總統過境美國紐約被取消等好幾個案例,真相是當時美國與大陸外交單位在積極協商敲定川習會,「在那種時空環境自然就會出現美國會踩剎車好多項目」。
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說法,披露川普爲了習川會,以及與大陸達成貿易協議,今年夏天拒絕批准對臺4億美元的軍售,該項計劃比過去幾輪對臺援助「更具殺傷力」,包括彈藥和無人機。報導也指出,上個月臺美國防官員在安克拉治達成了一項大規模武器銷售協議。本週美國政府非正式地向國會通報了一項可能向臺灣出售價值5億美元的武器的計劃。
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向本報分析,美國原先國防戰略報告定位是強化西太平洋,遏制中國大陸對臺灣可能的軍事進犯,軍售基本上是延續此脈絡,不過兩個禮拜之前,美國媒體已經披露國防戰略報告初稿部分內容,最讓外界驚訝的就是做一些調整,要以美國國內安全爲優先考量、強化美國跟盟友之間的合作,主要是西歐,「基本上跟前面的版本,很大的不同」。
劉復國指出,現在臺灣面對美國政府,比較難確定的就是川普的決策風格、決策的流程。相關的部會如國務院、財政部或者國防部會先公佈一些政策構想,但幾個月過去後如果川普並沒有很明確地去確認,似乎甚至在華府都不太確定策略是不是會持續。
對於華郵披露,似乎美國對臺軍事援助川普喊停,可是軍售的部分還是持續,劉復國說,目前這個階段有很多很矛盾的做法,原先延續很久的軍售,好像沒有受到川普跟拜登政府轉移的影響。他解釋,軍售的出現或者公告,都不是這幾個月公告,都是一、兩年之前已經談定,到了適當時間纔會公佈,所以前面的部分應該就是比較長期美國對臺灣防衛的承諾以及支持。
但是現在大家不確定的就是川普的政策思維,因爲川普急着要跟習近平見面,今天馬上就要通話,通話就是把氛圍緩和下來,爲即將上演的川習會先確定要舉行還有其框架。儘管雙方的落差非常大,但因爲川普的性格跟傳統的美國總統不一樣,比如他跟俄國總統普丁基本上完全沒有共識,但是他要的就是見面,見面後雖然失望,可是至少見了面,他知道要怎麼往前推進。
劉復國還提到,川普過去幾個月回任總統後,在烏克蘭、以色列的做法,已經讓人感受到他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構想」,所以這次會不會延續長久以來美國對臺灣的防衛的支持,「現在都很難說」。
劉復國還指出,過去幾個月已經看到好幾個案例,包括我國防部長6月要去美國,本來要跟美方高層官員科比(Elbridge Colby)見面,但後來又取消。「真相就是當時中美之間的外交單位都在積極的協商,要敲定川習會,所以在那種時空環境自然就會出現美國會踩剎車好多項目,還有賴總統要過境紐約也被取消了」。至於經貿上也有一種說法是,美方認爲應該要等到中美敲定了以後,美臺之間的貿易談判纔有可能定案。
對於AIT發言人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劉復國認爲,「這是一個策略運用,要把它向中國大陸來施壓,反映不同意見」。他解釋,照理說美國以前的總統如果要舉行中美峰會,都希望沒有什麼風浪、把一些糾紛先解決掉,但是川普不一樣,「他就是要製造出很多很複雜、挑戰性的問題」,他跟習近平見面也不是要去談每一個問題,主要就是要形塑中美之間可以對話、溝通。
但是劉復國也表示,如果說要把AIT的臺灣法律地位未定論用到民進黨政府所說的臺灣法律未定,這非常牽強,基本上不能接受。當時戰後因爲怕共產黨血洗臺灣,美國爲了要有干涉、介入兩岸的「抓手」,美方起初講臺灣的法律未定,「主要是針對共產黨,並不是說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法律地位未定」,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所講內容,「基本上都是不懂歷史的人在講」。
最後,對於今年大陸很強調所謂的二戰戰後國際秩序,或者說中國抗戰勝利的成果,包含臺灣光復、南海諸島的迴歸,現在這個時間點,美國AIT他搬出以前的曾經出現的未定論來做炒作,劉復國認爲,對美國來講,這是他們的一種策略的運用。對於中國大陸來講,這是國家主權的保有,完全不一樣的位階,他還強調,「我不相信川普跟習近平會就這些法律的問題去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