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賣AGM-158B 中科院加速研製「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
AGM-158C是美國新一代空射遠程反艦飛彈(LRASM),可以用F-18艦載機或F-16戰機做爲發射平臺,美國智庫認爲非常適用於臺灣空軍。(圖/美國海軍)
國防部上月底公佈2025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其中2027年將編列4000萬採購40個機動飛彈系統所用的「頻率捷變同軸式磁控管」,由於註明用在「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上,但臺灣自行研發飛彈中,從未出現過所謂的「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是否意味着以自行發展出新型反艦飛彈,讓外界相當關注。
目前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飛彈中,次音速級的巡弋飛彈,僅有對地的「雄二E型」與「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與反艦飛彈型質大不相同。
由於中科院飛彈技術已相當成熟,國防部多年前,就要求中科院持續強化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提升,並擬比照美國最先進的AGM-158B長程巡弋對艦飛彈,將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外,朝向匿蹤與智慧導引系統進行研發。
由於我方向美申購AGM-158B反艦飛彈時仍未獲準,國防部在2021、2022年就以代號「戟鋒專案」編列8億餘元,委中科院研發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雄二E巡弋飛彈爲核心技術,比照AGM-158B性能設計,測評飛彈構型的匿蹤性。
AGM-158B是美國最先進的空射巡弋飛彈,外型兼具匿蹤效果與舉升體效果;匿蹤外型使得它不容易被雷達查覺,而舉升體效果使它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升力,飛行距離也就更長,目前初估射程超過1000公里。
因此國防部這項用於「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雄二、雄三武器系統尋標器系統發射機激發高能頻率的軍品,在美方遲遲未覈准售我AGM-158B反艦飛彈狀況下,中科院否已改由自行生產,受到外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