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又創歷史新高,華爾街多空大戰鹿死誰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報道隨着一系列風險因素暫時緩和,投資者風險偏好再度升溫。美東時間7月23日,在美日達成貿易協議以及美歐談判取得進展的背景下,標普500指數與納指再創歷史新高。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宣佈美國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原定25%的“對等關稅”稅率將下調至15%,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並放開大米等農產品市場。

財報季也釋放整體樂觀的信號,由於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和穩定的數字廣告市場,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季度營收和利潤大幅超出華爾街預期。此前的銀行股財報也好於預期。

在美股迭創歷史新高後,華爾街的擔憂聲音也開始浮現,機構對未來分歧重重,後市美股將如何演繹?

美股爲何持續創新高?

在4月一度墜入熊市後,美股迅速反彈。

在近期美股多次創新高背後,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股企業盈利展望從4月份低點持續好轉,企業業績仍具備韌性,未過多受關稅影響。此外,AI投資熱潮繼續,AI巨頭持續展現強勁的成長態勢,有望帶動整體股市維持在較高位置。大型科技巨頭海外營收佔比較高,美元走弱對盈利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一些科技巨頭市值增長,並不一定代表着美股市場過熱或者估值太高。李長風分析稱,近期美股的上漲可能並不是靠估值來帶動。市場已經消化了幾個比較樂觀的情景:第一,投資者認爲“TACO交易”或會成爲常態;第二,投資者認爲美國經濟今年會軟着陸,美聯儲可能會降息2~3次。

方德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美股上漲背後有多重驅動力。例如,龍頭公司的業績和未來展望持續超預期,英偉達可以向中國供應芯片,7月23日美國公佈的AI行動計劃表達了對AI和數據中心戰略定位的高度肯定,預計未來一些大公司業績能夠延續相對高增速。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白宮23日發佈一份AI行動計劃,列出特朗普政府未來將採取的數十項聯邦政策行動。一些媒體分析認爲,此舉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多項政策,並放寬對AI發展的監管措施。

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投資策略團隊對記者表示,近期美股市場持續創新高,首要因素是企業盈利,這是左右市場走勢的基本面。隨着財報季拉開大幕,公司的實際盈利超過預期,助推了美股上升。另外,隨着“大而美”法案的落地,流動性提升,更多的資金涌入也助推上漲趨勢。再者,雖然關稅仍然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是隨着美日貿易協議的達成,市場期待更多貿易協議達成。

七巨頭走勢分化

作爲推動美股上漲的重要力量,七巨頭的走勢備受關注。根據道瓊斯市場數據,七巨頭的市值目前約佔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35%。如今七巨頭走勢已經顯著分化:今年英偉達、Meta、微軟和亞馬遜表現相對較好,特斯拉、蘋果和Alphabet表現相對較差。

迄今爲止英偉達是人工智能競賽中最明顯的贏家,作爲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公司,其股價在過去兩年中已上漲超過三倍,遠超其他巨頭。

而蘋果在AI方面的努力始終未能吸引投資者。儘管去年蘋果隆重地推出了蘋果智能服務,但此後的發展卻並不順利。蘋果已表示,將在未來一年分享關於其AI驅動的語音助手Siri的更新,可能要到2026年晚些時候才能進入市場。

從最新一輪財報看,巨頭業績繼續分化,Alphabet表現相對較好,特斯拉業績糟糕。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Alphabet公佈第二季度財報,營收爲964.3億美元,淨利潤爲28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雙雙超過預期,Alphabet還將2025年資本支出增加100億美元至850億美元。Alphabet首席財務官Anat Ashkenazi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將在2026年進一步增加資本支出。

作爲長期備受散戶投資者青睞的熱門股,特斯拉在今年領跌七巨頭。在汽車銷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淨利潤均呈雙位數下滑。特斯拉二季度營收爲224.96億美元,同比下降12%;淨利潤爲11.72億美元,同比下降23%。

美股七巨頭走勢已經出現分化,還能繼續成爲美股上行的動力嗎?張弛認爲,分化背後更多的是機會。例如,谷歌的AI能力實際上很強,公司比較低調,此前市場擔心其廣告市場被Meta衝擊,但實際上最近谷歌也慢慢展現優勢。對於七巨頭中今年還沒有顯著上漲的公司,未來有補漲空間。

未來科技、金融等板塊仍有機會。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投資策略團隊認爲,美國科技板塊的業績跑贏整體市場,在美聯儲降息、減稅和關稅協議有望達成的背景下,科技板塊仍有上漲空間。此外,金融板塊前景向好,美國主要銀行第二季度盈利因交易、諮詢和財富管理收入而超出預期,美國提議放鬆銀行資本要求,強化了看漲金融業的觀點。

後市如何演繹?

在持續上漲過後,華爾街對美股接下來的走勢分歧重重。

作爲多頭代表,高盛樂觀地預計,在強勁的業績表現和投資者對2026年增長的關注下,標普500指數將在未來12個月上漲10%至6900點。支撐企業業績增長的一個有利因素是美元走弱。

根據LSEG數據,過去二十年,美元每貶值1%,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平均能提升約0.6個百分點。美元疲軟有助於支撐那些國際銷售敞口較大的企業,七巨頭的國際收入敞口明顯比平均水平更高,更有望從美元貶值中受益。

摩根士丹利表示,考慮到盈利狀況到明年依然穩健,美聯儲即將降息,從12個月的遠期市盈率展望來看,美股估值有望維持在當前水平(約22倍)。由於盈利勢頭強勁,摩根士丹利維持對美國股市的看漲立場,但預計在第三季度會有小幅回調,這可能創造逢低購買的機會。

隨着標普500指數持續創下新高,擔憂的聲音也不絕於耳。Evercore ISI首席股票策略師Julian Emanuel警告稱,投資者似乎對近期的美股走勢持樂觀態度,但有點太過樂觀了,標普500指數未來幾個月可能將出現7%—15%的回調。“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每次結構性牛市的尾聲都會出現資本市場活動的激增,以及投資者出現強烈的FOMO(錯失恐懼症)情緒。”

後市美股將如何演繹?在張弛看來,決定美股走勢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盈利,如果盈利持續增長,美股牛市會繼續。從財報和市場反饋上看,盈利依舊在緩慢上修,上市公司業績整體超預期,龍頭公司仍有望推動指數上行。從長期來看,當前AI產業鏈發展還在前中期。

近期標普500指數的估值一直在22倍左右震盪,雖然美股絕對估值不低,但張弛認爲,這並不意味着美股就會下跌,可以通過盈利增速來消化估值。如果沒有盈利的持續下修或者意外的經濟硬着陸,美股大跌的可能性較小。關稅政策對美股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不會是長期問題。

但需要警惕的是,美國正式通過“大而美”法案後,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的風險可能迫使長端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進而壓制股市估值進一步走升,加劇市場波動。

長期來看,李長風預計後續美債利率將偏高,向上震盪的可能性較高。首先,考慮到美國“大而美”法案和龐大利息支出,預計美國財政赤字會維持在偏高水平。其次,在全球貿易摩擦後,市場對美元信用的認可度也降低了。第三,美國嬰兒潮人口逐漸退休,美國管制移民,一系列因素都會讓美國通脹長期維持在偏高水平。

雖然關稅協議的達成可以提升短期市場情緒,但對於美國通脹和經濟的影響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評估。另外,美國債務上限的進一步提升短期內解決了財政捉襟見肘的問題,但加重了未來的負擔,可能也會進一步削弱美元信用。

展望未來,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投資策略團隊表示,儘管“大而美”法案的落地可能提振企業盈利,但多頭倉位擁擠,接下來美股可能會有回撤。從長期來看,在“去美元化”和“美國例外論”敘事收斂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減少過多的美股倉位,將資金分配到亞洲(除日本)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