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分析5月臺幣急升三原因 這份報告…還楊金龍公道
央行總裁楊金龍。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財政部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昨(6)日出爐,本次報告檢視期間爲2024年全年,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爲匯率操縱國,惟觀察名單續列入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南韓及臺灣,並新增瑞士及愛爾蘭;央行昨天迴應,臺灣因僅觸及美方三項檢視標準的前兩項,續列觀察名單,符合預期。
針對美國將臺灣續列匯率觀察名單,是否影響關稅談判進展?政院人士表示,臺美關稅談判目前持續進行中,政府會做好各種準備。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新臺幣匯率昨日貶值0.9分,收在29.931元,總成交量爲15.42億美元。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認爲,新臺幣匯率近期將跟隨國際盤波動,估計短期內位於29.8~30.1元區間整理。
受到5月初新臺幣「暴力升值」影響,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昨日公佈,5月新臺幣名目、實質有效匯率終結連四跌,雙雙彈升至近三年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在匯率報告裡指出,5月初新臺幣匯率快速且大幅升值有三項原因,一是適逢假日、流動性較差,二是臺灣出口商拋匯,三是外資匯入資金,在美元供給增加下,新臺幣匯率明顯升值。美國財政部在匯率報告裡的分析,證明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所說「美國財政部並未施壓、要求新臺幣升值」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