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茨主政德國工業崩潰、經濟停滯 企業民衆全炸鍋
2025年10月16日,德國總理梅爾茨在柏林國會大廈的辯論會上發表演說後就座。(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與德國工具與機械製造商會面時,原以爲能獲得支持,卻遭到業界嚴厲批評。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主席卡夫拉特(Bertram Kawlath)直言,業界情緒憤怒又失望,企業主不得不裁員,而政府改革一再拖延,經濟長期停滯至今德國民調顯示民衆近7成不滿現任政府。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3日報導,梅爾茨上任後積極展現國際強勢形象,訪問基輔與華盛頓,試圖引領歐洲應對俄烏戰爭與美國貿易政策。然而國內經濟陷入二戰後最長的停滯期,民衆對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
梅爾茨以「2030議程」(Agenda 2030)爲施政主軸,試圖重現前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2010議程」(Agenda 2010)改革的決心。他主張以龐大公共支出刺激經濟,並鬆綁梅克爾時期制定的國債上限。執政聯盟包括社民黨(SPD)與綠黨,同意在12年內追加5,000億歐元(約新臺幣18兆),用於基礎建設與國防現代化,梅爾茨宣稱,企業與家庭「最快今年夏天可見經濟改善」,如今已經入秋,半年過去復甦跡象微弱。
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預測今年GDP僅成長0.2%,明年也僅1.3%。工業景氣再度下滑,出口導向產業信心低迷。與此同時「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攀升至25%,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地方選舉中得票大增,侵蝕傳統工業選區。
根據德國輿觀調查公司(Insa)民調,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對執政聯盟不滿,梅爾茨支持度創新低,爲挽回局勢,他承諾推動「秋季改革」,聚焦簡化官僚程序與調整福利制度,但企業界批評成效有限。
在傳統保守重鎮帕德博恩(Paderborn),產業焦慮最爲明顯。當地鋼鐵與汽車零件大廠本特勒(Benteler)執行長米歇爾斯(Thomas Michels)表示,德國鋼鐵產量上半年較去年下滑12%,汽車年產量從2017年的600萬輛降至400萬輛,且中國低價進口與美國高關稅夾擊,使產業陷入困境。他批評政府「仍陷於爭論」,未能真正解決高能源成本與勞動力問題。
經濟疲弱也反映在選票上。帕德博恩市長選舉中,執政的基民黨(CDU)候選人首度進入決選,部分選民轉向AfD,該黨候選人韋伯(Marvin Weber)以反移民與批評政府財政寬鬆爲訴求,拿下15%選票,爲2020年3倍。
梅爾茨雖然在柏林推動基礎建設基金與企業減稅方案,並延攬德商銀行前總裁佈列辛(Martin Blessing)負責招商,但新關稅與高成本已重創德國製造業。學者認爲,梅爾茨試圖複製施若德式改革,但社民黨內部反對削減福利,使政策陷入僵局。
學者尤威.容(Uwe Jun)指出:「他想成爲下一個施若德,但現實更嚴峻。」,如今德國不僅面臨人口老化與成本上升,還要應對中國競爭與全球產業轉型壓力。「改革福利制度固然重要,但這無法讓德國老產業重新具競爭力。」
觀察家普遍認爲,梅爾茨政府若無法在明年州選前提振經濟與重建產業信心,恐將進一步削弱執政基礎,讓右派勢力趁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