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中俄敵意未減

(圖/美聯社)

中俄近日在日本海進行聯合海上演習,中國國防部指出此舉爲了「深化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俄羅斯近期在亞太的舉動令人關注俄羅斯是否重回亞太,同時美國對伊朗的空襲顯示了美國不會因爲陷入俄烏戰爭而漠視對中東以及整個亞洲的戰略利益。普丁與川普的會面牽動的不只是歐洲局勢,更有機會涉及亞太,俄美的連番舉動影響到亞洲的局勢,實在值得深入觀察。

美國政府曾於2011年11月宣佈了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僅僅1年多後,2013年6月,普丁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說時,也宣佈俄羅斯將重返亞太,這舉動雖然沒有太多人注意,但影響到美中在亞太地區的博奕以及加強局勢的複雜性。

普丁總統和俄羅斯政治權貴本身對於海洋戰略的利用十分重視。爲此,普丁實施了一系列俄羅斯海洋理論和政策的變革,進行了包括地理優先排序在內的軍事結構和部署調整,並表明他可能正在逐步讓俄羅斯做好準備,以便應對中美在該地區發生衝突時支持中國。

在俄烏戰事之前,俄羅斯海軍採購的近40%以上的艦艇和潛艦投向黑海艦隊,並增強了俄羅斯在北非動員的能力,使人們認爲俄羅斯正在顛覆歐美長期以來在該地區佔據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普丁的「重返太平洋」政策亦逐步推進,中俄在俄烏戰事後多邊軍事演習顯著增加,絕大多數中俄演習和戰略海空巡邏都發生在第一島鏈俄羅斯部分及其附近,靠近日本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的「重返太平洋」政策意義上是在抗衡美國,傾向支持中國在亞洲的部署。

儘管白宮發表了願意與中國合作的言論,以及川普稱美中即將達成「良好協議」,但美方的具體舉措顯示了美國的反華路線。特別是川普恐嚇中國不能購買俄羅斯的油氣資源以及美國國會議員正推進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鈾和其他產品的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500%的關稅,法案明顯是朝向中國而設。

同時美國總統川普指責「金磚國家」推行「反美」政策,對來自印度和巴西的商品實行高關稅,明顯亦是在意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美俄元首會面之前,美國方面不斷恐嚇中國不能向俄羅斯購買石油,表面是意在中斷俄羅斯的財源,實際上是希望破壞中俄關系。另一方面,美國亦暫時暫停對普丁的制裁,容許普丁踏入美國本土,對中俄兩國軟硬兼施,務求中俄關系出現破裂。

總括而言,以川普極其不穩定的政策方向而言,美國方面對中俄示好的言論亦不足信,預期美俄元首在此複雜的背景下,以及俄羅斯本身就烏克蘭土地上提出的條例,美俄難以就俄烏戰事達到長久的停火協議。

(作者爲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