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上聯合演習「針對第三方?」 陸學者:如沒敵意何必緊張
▲ 當地時間3日,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的中俄海上艦艇編隊駛往演習海域。(圖/翻攝 中國軍號)
記者 任以芳/綜合報導
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1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某軍港開幕,本月3日起進入海上演練階段。此次演習以「聯合維護戰略通道安全、聯合應對西太安全威脅」爲主題。有外媒報導分析中俄演練課目,「針對第三方意圖明顯」。中國軍事專家張軍社昨4日也表示,類似說法沒有絲毫依據,中俄演習旨在提高各自海軍防禦作戰能力及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能力。「如果個別國家對中俄沒有敵意,就不會對號入座、感到緊張。」
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8月1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軍港正式啓動,於3日起進入爲期三天的海上演練階段。此次演習主題爲「聯合維護戰略通道安全、聯合應對西太安全威脅」,涵蓋援潛救生、聯合反潛、防空反導、對海作戰等多項實戰課目,並展開實彈武器訓練。
中方參演艦艇包括中方的西湖船、紹興艦、烏魯木齊艦及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俄方則派出「別洛烏索夫」號救生艦、「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反潛艦及「響亮」號護衛艦。3日清晨,在俄方拖船與港口保障人員協助下,雙方艦艇依次離港,混編組成聯合編隊,駛向演習海域。
演習前,中俄已完成圖上推演與指揮體系整合,並針對兵力協同、水下攻防、援潛救生等課題展開深入交流。中俄兩軍展現高度協調與技術互信,成爲雙方深化戰略伙伴關係的重要標誌。
中方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此次課目設計具高度複雜性,反映出兩軍戰略互信水準。他指出,反潛和防空反導演練需共享雷達與聲納數據,這類高度敏感的信息交換,僅在互信程度極高的軍隊間才能進行。「透過此類演練,中俄雙方不僅提升了海上防禦能力,也進一步加強戰略互動,爲地區和平注入穩定力量。」
▲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的中俄雙方官兵整齊列隊。(圖/翻攝 中國國防部官網)
自2012年起,中俄已舉行11次「海上聯合」系列軍演,遍及黃海、東海、南海、日本海與波羅的海等關鍵海域,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俄《國防》雜誌主編科羅特琴科指出,此次演習釋放明確訊號,即面對軍備競賽與外部威脅,中俄將攜手維護地區穩定,展現戰略定力與防禦意志。
不過,部分西方媒體認爲此次中俄演習事「針對第三方」或「對日武力示威」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德國之聲》認爲此次演習在靠近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港附近的日本海海域舉行。日本認爲,中俄一些軍事聯合活動靠近該國,是對其的一種「武力示威」。《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分析中俄「挑釁意圖」,目的是挑戰雙方地緣政治的共同對手美國。
張軍社表示,中俄的聯合軍演並不具有進攻性,未針對其他國家進行打擊演練。比如防空反導課目,中俄都面臨導彈威脅,通過演練提高相關能力實屬正常之舉。中俄演習旨在全面提升海上與空中的防禦作戰能力,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
「實際情況與一些西方媒體的描述恰恰相反。」張軍社說,事實上近年來頻繁在亞太展開針對性軍演的是美國、日本等國,「固守冷戰思維,在本地部署重兵、搞陣營對抗,這纔是真正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徑。」
俄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也強調,中俄「海上聯合」演習已成雙方海軍傳統,具有維和與防禦性質,有助於保持海軍部隊的高效戰備能力。俄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專家科什金則認爲,雙方此次聯演是對外發出明確訊號,表明兩國將共同維護核心利益、對抗潛在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