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臺課32%關稅 綠委:蔡、賴爲臺賺進鉅額外匯最佳證明

川普宣佈各國「對等關稅」,臺灣關稅32%。(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對我國課徵32%對等關稅,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今說,許多藍營人士見獵心喜、「疑美論」又開始充斥輿論市場,美國此次課稅的基準應該是以「貿易逆差」爲依據,「這不就代表過去在蔡英文、賴清德總統任內,爲臺灣賺進鉅額外匯的最佳證明嗎?如果今天是國民黨執政,難道不希望臺灣有高額的貿易順差嗎?」

陳亭妃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宣佈將以國家爲基礎課徵對等關稅,臺灣的部分將被課32%關稅,而美國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國,許多人擔憂將衝擊臺灣經濟,她長年在經濟委員會關注經濟議題,「我要跟國人說切莫驚慌,一都在政府掌握中。」

陳亭妃表示,首先要跟大家釋疑,許多人認爲臺灣被美國課32%關稅,是因爲臺灣對美國有高達64%關稅,事實上臺灣對美國幾乎沒有商品課徵64%以上的關稅,僅針對部分某些特定農、畜產品採「關稅配額」,超過配額進口時,纔會課徵超額的關稅,此舉也是爲了保護國內農業保有價格競爭力。網路上許多評論呼籲要降低臺灣關稅來因應,其實是錯誤的方式。

陳亭妃指出,美國此次課稅的基準應該是以「貿易逆差」爲依據,2024年美國向臺灣進口1163 億美元,自美國出口424億美元,貿易逆差爲739億美元,739/1163大約是64%,這纔是美國課徵高額關稅的計算標準。

陳亭妃提及,許多藍營人士對美國課徵32%關稅見獵心喜,許多「疑美論」又開始充斥輿論市場,如果依照上述的課稅計算標準,「這不就代表過去在蔡英文、賴清德總統任內,爲臺灣賺進鉅額外匯的最佳證明嗎?如果今天是國民黨執政,難道不希望臺灣有高額的貿易順差嗎?」

陳亭妃說,美國課徵高額關稅的背後,爲了就是要讓製造業迴流美國,但是製造業迴流美國需要時間,美國恐怕短期內會因爲關稅而造成國內物價上漲,美國政府的經濟改革將會有一段陣痛期,但是這也重新給全球企業一個洗牌的機會,要進入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恐怕必須將生產線移到美國。

她也呼籲臺灣政府針對接下來美國的關稅壁壘,有責任去輔導企業,調整生產線全球佈局,以往中國及東南亞生產,出口美國的成本優勢不再,必須將中國及東南亞的工廠產能部分移往美國,當然「臺灣研發」的核心價值我們也必須堅守,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價值。

陳亭妃也說,所幸,臺灣的資通訊及半導體產品並並未在這波關稅課徵名單內,這類產品長年佔出口美國總額比例50%~70%,降低了此次關稅調整對臺灣的影響,臺積電先前宣佈將在美國建廠,背後的原因也在今天揭曉,這一切都是臺積電全球商業佈局,「而過去因爲臺積電到美國設廠而質疑賴清德總統的各種不當言論,我想也可以還賴總統一個公道了。」

陳表示,總結來說,美國這次關稅戰是全球性的,要消除美國關稅壁壘,臺灣只能從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來着手,半導體產業「臺灣研發、美國製造」將會是未來的趨勢,藉此滿足美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陳強調,這跟當年1990年代臺灣企業一窩蜂西進大陸其實有着相似的背景,且西進大陸後這三十幾年來,臺灣經濟依舊蓬勃發展,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政府會跟人民站在一起,請大家對我們有信心。

陳說,全球經濟正在快速洗牌,面對來自全世界的挑戰,她會努力守護臺灣,替臺灣人爭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