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名臺灣「卡」美豬牛 張嘉郡:政府應堅持既定政策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表示,我國對所有進口豬肉都有標示產地規定,並非只針對美豬,呼籲政府應該堅持既定政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月31日釋出「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指臺灣要求進口美豬須落實原產地標籤,以及要求標示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MRL),是在暗示美國豬肉產品存在食安風險。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表示,我國對所有進口豬肉都有標示產地規定,並非只針對美豬,呼籲政府應該堅持既定政策。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表示,當初希望能透過公投等手段反萊豬,就是希望避免破窗效應,因爲一旦開放,即便政府有配套措施,也都會持續被施壓,如今不幸應驗。

牛煦庭批評,當年民進黨聲稱可以推動CPTPP,卻毫無進展,顯見判斷失靈、交換毫無成果。此時壓力再來,還有什麼籌碼可以抗衡?美國農產品沒有徹底殲滅本國產業鏈之前,不會善罷甘休;政府是否真的有心保護?還是乾脆犧牲相關產業?早點把話說清楚講明白是有必要的。

「國人食安健康不能被輕忽,更不能被交換!」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表示,萊劑在國際普遍不受信任,目前我國國內所規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MRL」也不代表就是安全,所以在全面釐清萊克多巴胺對敏感族羣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之前,政府應優先保障國人權益,堅守原產地標示與殘留容許量規範,確保消費者擁有充分的知情權與選擇權,不應將國民的健康安全作爲政治協商的籌碼。

國民黨立委丁學忠表示,嚴格的肉品進口管理是不容妥協的,進口產地標示和檢疫絕不能打折,標示透明化本就是應該堅持的,因爲確保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責任,要讓民衆有清楚的訊息,才能安心選購優質安全的肉品。

丁學忠指出,開放美豬進口多年,早已造成國內豬農各種損害,各種配套機制不能再有放寬,他呼籲政府,進口豬肉管理和措施不能有任何改變,以確保國內肉品市場的公平機制和保障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