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排尿時間超過21秒 為何可能是健康警訊?
圖/pixabay
作者:堀江重郎(Horie Sigeo)
「排尿時間」是測量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
獅子、大象、小狗以及人類,儘管飲食生活和體形大不相同,但全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排尿時間約二十一秒。雖然令人震驚,卻是事實。
不過嚴格來說,某項研究證實哺乳類動物不論身體大小,排空膀胱的時間是二十一秒(正負十三秒),其中更明確指出,體重三公斤以上的哺乳動物,其排空膀胱的時間約二十一秒。
另外,該項研究證實,體重三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其尿道的直徑和長度的比例,大約是一比十八,這一點也是完全相同的。換言之,不論是獅子、大象、小狗也好,長頸鹿、山羊、黑猩猩也罷,所有動物的排尿時間幾乎都是相同的。
明明心率、壽命和氧耗量等數據會因動物的種類而有不同,但排尿時間約二十一秒的這點卻完全一致。由於得到了這麼有趣的事實,這項研究還因此在二○一五年獲頒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所謂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是針對乍看好笑卻引人深思的研究,給予獎賞的諾貝爾的戲仿。
「動物的排尿時間各不相同嗎?」這項充滿玩心的研究,確實非常符合搞笑諾貝爾獎的精神,但另一方面,該研究證實的「二十一秒法則」似乎也蘊含着十分重要的暗示。
排尿時間二十一秒是生存的條件?
生物的器官大小和身體大小呈正比;當然,囤積尿液的膀胱也一樣,就像獅子比狗大,大象比獅子大那樣,身體愈大的動物,膀胱的容量也就愈大。單就這點來看,會感覺身體比較大的動物,其排尿的時間似乎也會比較多。
然而事實上,身體比較大的動物,膀胱比較大,相對地,尿道也會比較粗。換個比喻來說,就像大的貯水槽需要安裝較大的水龍頭那樣,所以動物們的排尿時間幾乎都是相同的。
話說回來,爲什麼排尿時間會是大約二十一秒呢?如果按照達爾文自然淘汰論的說法,只要具備利於生存的特質就能存活於世上,那麼這個秒數應該隱藏着某種生存秘密。
其實名爲膀胱的臟器,只有哺乳類纔有。另外,不論是肉食性或草食性的哺乳類動物,儘可能不讓其他動物透過尿騷味發現自己的存在,對生存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就這個觀點來說,能夠累積一定尿液量的膀胱,或許是爲了不讓自己頻繁排出尿液,以避免被其他動物發現自己的存在。話雖如此,若花太多時間來排出累積的尿液,對生存來說也同樣不利。
不管是肉食性也好,草食性也罷,隨時做好備戰態勢,是生存的黃金法則。
雖然膀胱可以幫助減少排尿的次數,但如果排尿的時間必須花費數十秒,那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肉食性動物抓捕獵物的機會恐怕會降低不少,而草食性動物遭獵捕的危險性則會提高吧?
因此,對於減少排尿次數並在短時間內排尿,以避免對生存造成威脅來說,「約二十一秒」或許是最完美的機制吧!
從「年齡」判斷膀胱和腎臟的健康狀況
膀胱進化的理由,其實至今尚未明朗,而前述「約二十一秒的排尿=野生界的生存法則」的論點也只是想像而已。然而,單就我們人類來說,排尿時間大約二十一秒,並不僅僅是個瑣碎的有趣話題。
爲什麼?因爲排尿時間是排尿年齡的重要指標。
膀胱的肌力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其次,男性更可能因攝護腺肥大症等多種主要原因,從而導致排尿時間拉長。
我和旭川醫科大學的松本成史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曾針對二十一歲至九十四歲的男女進行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生育年齡內的排尿時間大約是二十一秒,明確證實了先前所介紹的研究。然而,排尿時間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拉長。動物在過了生育年齡之後,就無法活得更久,應該是隻能在人類身上看到的現象吧!
尿液緩慢流出、沒辦法在二十一秒左右內排完,當身體開始出現這種現象時,就是排尿年齡邁入高齡的徵兆。這並不僅是排尿困難的單純話題,排尿年齡是反映出與尿液相關的膀胱和腎臟等全身健康狀態的鏡子。因此,透過尿液來評估健康,的確能提高實現健康長壽的機率。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的《尿液決定你的壽命:〔泌尿科名醫親授〕遠離膀胱癌,修復腎臟和膀胱的健康法》
作者:堀江重郎(Horie Sigeo)
1960年生。現爲泌尿科醫師、醫學博士,並擔任日本抗加齡學會理事、日本男性健康醫學會理事。取得日美醫師執照後,在美國專攻腎臟學。2003年擔任帝京大學醫學部主任教授,2012年開始,擔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泌尿科學主任教授。其同時也是機器人手術的世界先驅,熟知科學性的抗衰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