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車恐「0關稅」襲臺…李來希1句話爆內幕 消費者成苦主
一旦確認美製整車可享零關稅進口,勢將對本地汽車製造與通路產生直接衝擊,臺灣國產車未來競爭力恐面臨嚴峻挑戰。汽車示意圖。(中時資料照/吳靜君攝)
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談判代表團12日清晨自美返臺,外界普遍解讀此行已達成初步協議,臺美「對等關稅」談判即將拍板定案。一旦確認美製整車可享零關稅進口,勢將對本地汽車製造與通路產生直接衝擊,臺灣國產車未來競爭力恐面臨嚴峻挑戰。對此,前全國公務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12日表示,如今連車輛保養都不敢再回原廠處理,「拖到儀表板亮紅燈,才硬着頭皮去連鎖維修廠」,反映生活成本已大幅上升,消費者無奈苦撐。
李來希12日在臉書上批評當前經濟情勢如「國難當頭」。他指出,民心不穩、民情浮動,加上「川大帝胡作非爲」亂加關稅,不僅讓投資人信心大減,連帶造成股市、匯市與債市三殺,通膨壓力飆升,民衆實質所得持續緊縮。
李來希形容,物價飛漲之下,退休金縮水、財富自由不再,許多民衆只能節衣縮食、壓縮日常開銷。他以自身經歷爲例,坦言如今連車輛保養都不敢再回原廠處理,「拖到儀表板亮紅燈,才硬着頭皮去連鎖維修廠」。儘管選擇平價維修,卻仍須更換輪胎、電池、煞車盤、機油與空氣濾網,「一樣是被扒了一層皮」,反映生活成本已大幅上升,消費者無奈苦撐。
美國若進一步推動零關稅進口車政策,勢必重塑亞太區域汽車市場秩序。雖然對消費者而言,未來或有更多美製車款可選擇,價格也可能更具吸引力,但對於本地中小製造商與汽車維修、供應鏈產業而言,恐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重整挑戰。
外界目前關注臺灣是否會與日韓同樣被納入首波高關稅國家名單,或如部分學者預估因產業結構差異而暫時獲得較低稅率或通案處理。不論最終結果如何,臺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牽動的不僅是汽車產業,更是整體經濟體質的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