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報周添火種 臺股續熱

美財報周陸續開跑,銀行股打頭陣,後續由科技大廠接棒,AI、半導體成市場聚焦雙主軸,助燃臺股挑戰28K。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股近期利多空因素

美財報周陸續開跑,銀行股打頭陣,加上ASML展望亮眼,支撐美股收紅。法人認爲,臺積電法說釋出佳音,短線調節賣壓減輕仍有望向上走揚,後續由科技大廠接棒,AI、半導體成市場聚焦雙主軸,助燃臺股挑戰28K。

臺股17日拉回,提前押寶臺積法說利多資金獲利了結,拖累大盤表現,不過,羣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及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等三大名師對整體前景皆持正面態度,看好美科技廠延續AI投資動能,臺鏈受惠程度高,良性修正後,臺股多頭列車將再次鳴笛出發。

蔡明彥指出,全球投資焦點在AI與半導體,臺灣具備雙核心利多,臺積電法說優於預期,而股價已領先上漲,短線偏向震盪,但整體趨勢向上。此外,在美科技股對AI投資永動機及財報展望利多的新舊題材發酵力道爲後續關注焦點。

根據目前美臺科技業釋出最新展望,除了臺積電直指2奈米制程良率提高,以及「所有和AI有關的產能都很緊」的正向看法外,南亞科表示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將資源轉往HBM,導致DDR4產量急減,產生需求缺口報價上漲;ASML也預估2026年預期淨銷售不低於2025年,相較於上一季度表示無法確認明年能否成長,明顯轉趨樂觀。

朱晏民表示,從AI產業發展態勢觀察,本波企業成長週期將延續至2026年底,大型雲端服務(CSP)業者資本支出趨勢爲關鍵觀察指標,只要CSP四巨頭的資本支出持續上修,都會直接轉化爲對臺系AI鏈強勁需求。

此外,AI應用正從雲端延伸至邊緣運算與終端設備,預期將在2026年前形成第二波成長動能,驅動半導體需求持續擴張,預估相關供應鏈獲利高峰至少看到2026年底。

黎方國認爲,市場普遍預估臺積電2025年EPS約達60~70元水準,2026年每股將賺75元,2027年EPS挑戰100元,若以本益比角度換算,股價將有突破2,000元機會,中長線展望樂觀,對臺股多頭續航將是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