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爲何生不進故宮,逝世後不入八寶山,背後有何深意?

毛主席的一生十分偉大,他爲中華民族作出了無數的貢獻,他這一生,活得非常光明磊落而偉大的,年輕的時候,他一直都在爲革命事業奔波,征戰四方,戎馬半生,爲祖國江山打下了基業,年老之後,他同樣也是爲國家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正是在他以及其他很多共產黨人的推動之下,中華的齒輪不斷向前邁進。

他晚年一直居住在中南海,與紫禁城相隔很近,故宮紫禁城也是非常壯觀雄奇的建築,是我國十分優秀的建築集羣,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直到現在,不少人去北京遊覽的時候,也會專程來遊覽故宮美麗的景色。讓人疑惑的是,毛主席曾經幾次來到故宮,卻始終沒有踏入過故宮的宮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解放北平之後,他來到了故宮的城牆下,四天的時間裡面,有三次登上了故宮城樓,但是他也僅僅止步於城牆,沒有真正進入紫禁城內,他對故宮這樣一個歷史文物是十分重視的,他多次提醒解放軍,一定要重視北平文物遺址的保護,而且強調要爭取和平解放,更要以貫徹軍隊紀律進行保護,可以說他對故宮還是有一種深層次的一種情懷,希望未來的人也能夠感受到歷史古建築羣的巍峨壯觀,從中受到薰陶,成爲他們的一種精神寄託。

在登上故宮之後,他先是來到城樓,從神武門來到了高臺,還把他帶的一些橘子,分給了隨行的人員一起吃,到了黃昏,他才悄然的離開,他第三次來到這裡的時候,沿途很多人都高喊着他的名字,呼喚着他,同時還有人好奇地問他,“您爲什麼不進去看看呢?”

毛主席做出了這樣一個回答,他說,這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他不適合進去,聽到他的回答,再結合後來大家的歷史的研究和一些史料探索,大家似乎也能夠明白,爲什麼毛主席不願意進入故宮參觀,主要也是因爲,故宮具有一定的封建統治的意義,他曾經是封建皇權的行政中心。

在這裡,有過慈禧太后的荒淫無度,有過貪官污吏面對敵人的諂媚和卑微,也有過“隔江猶唱後庭花”的絲竹絃樂。毛主席深知,如果他作爲一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袖,作爲一個打破封建主義的領導人,他還進入封建主義的象徵建築之中,無疑也是給人帶來了一種不好的錯覺。

故宮所代表的清王朝,本來是跟新民主主義國家背道而馳,如果領導人來到故宮,就像是封建王朝的帝王一樣,這根本就對不起曾經犧牲的那些先烈,所以說毛主席是不願意進入這裡的,這無疑也是體現了他對故宮的矛盾態度。

毛主席一生都是豁達、淡然的,對權力沒有太大的渴望,他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不願意葬在衆多領導人的墓葬的八寶山,他想要把骨灰撒入長江,後來,人們決定將毛主席放在水晶棺材,永遠瞻仰他的遺容,而這也是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