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企底氣何來?只緣有個“鄭州價格”
國際商報記者 劉旭
一艘裝載數萬噸PTA的貨輪正從中國港口駛向歐洲。船還未靠岸,貨物價格便已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盤面上完成鎖定——這是廈門國貿石化總經理劉德偉日常工作中的一幕。
今年2月,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廈門國貿石化與歐洲買家談判中的4萬噸PTA訂單頓時陷入僵局。買家以中國紡織品貿易將受衝擊爲由,認爲上游原料PTA價格將會下跌,要求每噸降價50美元。“若談判僵持下去,備貨和裝船計劃可能會延誤,我們最終說服客戶採用PTA2505合約基差點價,既讓買家拿到理想價格,也保障了我們合理的利潤空間。”劉德偉回憶道。
在跨境貿易的浪潮中,廈門建發同樣藉助鄭州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東風,在風險管理與業務拓展中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徑。
廈門建發將套期保值與基差貿易結合運用。該公司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期貨管理部總經理劉濤分享了在跨境貿易中利用鄭州菜粕期貨的故事。2025年4月初,廈門建發按年度採購計劃,向外商採購澳大利亞菜粕3000噸,單價爲350美元/噸。在確立“一口價”合同意向後的當天他們就完成了匯率鎖定,同時廈門建發在鄭商所菜粕期貨RM2509合約上建立空頭頭寸,整體建倉基差約在-150元/噸。
然而,持倉期間市場變化不斷,菜粕現貨價格經歷了衝頂、回落的波動行情。“這給我們的現貨銷售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若沒有期貨工具的保駕護航,後果不堪設想。”劉濤坦言。
“在6月份外商發貨到港後,我們跟下游客戶籤銷售合同時,全部用了基差貿易定價條款,最終平均銷售基差在-130元/噸。憑藉期貨套期保值和基差定價的‘組合拳’,我們規避掉了單邊市場120元/噸的虧損,避免了敞口價值的急跌風險。”劉濤表示,正是鄭州期貨市場提供的風險管理工具,才讓他們在複雜的跨境貿易環境裡有了更足底氣。“面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只要用好期貨工具,企業就能把風險裝進‘籠子’裡,在貿易談判和業務運營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一口價”模式,期貨點價將“價格確定”與“交易簽約”分離,買方可擇機點價降低成本,賣方通過套保鎖定利潤,“單邊行情下,這種模式能讓買賣雙方都避免‘賭行情’的風險”。
在跨境貿易中,企業運用的期貨工具遠不止基差貿易一種,物產中大化工集團就是利用期權工具化解了黑海運價危機。
2023年,物產中大化工集團的烏克蘭葵粕進口業務遭遇“黑天鵝”危機,海運中斷風險較大,若按傳統模式買入烏克蘭葵粕並通過鄭商所菜粕期貨套保,一旦賣方無法交貨而國內菜粕期貨價格上升,集團套保頭寸將面臨鉅額虧損。
“我們在簽訂採購合同的同時,買入鄭商所菜粕看跌期權。”物產中大化工集團農產品交易部經理夏秋子解釋,這一操作相當於爲跨境貿易上了“雙保險”:若海運正常,可通過期貨套保鎖定成本;若交易終止,看跌期權能對衝期貨價格上漲的風險。最終,該筆業務因運費暴漲被迫終止,而同期國內菜粕價格上漲,看跌期權的行權收益爲公司挽回了損失。
此外,物產中大化工集團還利用鄭商所花生期貨解除了非洲花生採購危機。2022年2月,物產中大化工集團向塞內加爾供應商採購1萬噸花生,約定3月裝船。然而彼時國內花生現貨價格下跌,同期花生期貨價格也因豐產預期下降,若高價採購,集團將面臨500萬元虧損。物產中大化工集團在簽訂採購合同的同時在鄭商所賣出花生期貨進行套保,對衝轉售前的存貨貶值風險。
在另一筆與塞內加爾方面的花生貿易中,物產中大化工集團創新運用“含權貿易”模式:作爲買方,物產中大化工集團買入鄭商所花生看漲期權鎖定最高採購價;作爲賣方,塞內加爾花生出口企業賣出鄭商所花生看跌期權收取權利金。“這既化解了我們對價格上漲的擔憂,又給賣方提供了價格託底保障,資金效率提升的同時,還助中國期貨市場的標準與模式輸出到非洲,推動重構全球花生貿易規則。”物產中大化工集團國際二部經理張明傑說。
“我們運用鄭商所的菜油、菜粕、花生等農產品期貨合約,在大宗商品貿易中控風險、穩方向,獲益頗多。”劉濤表示,鄭商所期貨品種交易活躍,交易時間覆蓋全天多數時間段,“鄭州價格”凝聚了各方對未來供需的判斷。“採取以此價格爲基礎的基差定價模式,極大提升了我們在跨境農產品貿易中的風險管控能力,並通過基差交易延伸服務,增強了客戶黏性與市場競爭力。”
境外企業接受“中國價格”的動力何在?夏秋子分析,一方面源於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與貿易樞紐(如中國菜油消費佔全球總消費的27%,菜粕佔31%,花生佔38%;中國進口菜油佔全球菜油貿易的28%,菜粕佔29%,花生佔16%);另一方面,境外企業可直接參與中國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衝,減少傳統跨境貿易中的“價格轉換”摩擦成本。
從廈門國貿的PTA訂單到廈門建發的菜粕貿易,這些鮮活案例印證了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深遠意義:它既是跨境貿易的“穩定器”,能抵禦價格波動;也是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助力“中國價格”在全球產業鏈中更響亮,爲企業整合全球資源、拓展國際市場注入持續動力。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