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患絕症何時該忍痛放手?獸醫點1判斷指標:愛到最後才叫負責
我們都希望家中的毛孩能夠與永遠陪伴在身邊,但當牠們逐漸老去、生病,甚至罹患無法治癒的疾病時,究竟什麼時候該選擇放手,讓牠們安然離去? 示意圖/ingimage
我們都希望家中的毛孩能夠與永遠陪伴在身邊,但當牠們逐漸老去、生病,甚至罹患無法治癒的疾病時,究竟什麼時候該選擇放手,讓牠們安然離去?這是一個讓無數飼主糾結不已的問題。對此,獸醫師張旭日前於微博分享他對寵物安樂的觀點,提出「1個關鍵判斷指標」,希望幫助飼主做出最溫柔也最合適的決定。
張旭強調,即使寵物被診斷出癌症、腫瘤,或其他無法根治的重症,也不代表生命就該終結。他提醒飼主,安樂的重要指標是牠們的「生活品質」。如果透過醫療手段,毛孩依然可以好好吃飯、晚上睡得安穩,即使絕症纏身,牠們還是有機會再陪我們一兩年,甚至更久。因此,不應該因爲絕症就貿然選擇安樂死。
他進一步提到,很多高齡犬到了17、18歲、甚至20歲,已經聽不見、看不清,甚至與主人的記憶都淡了,但只要牠們還能吃飽、睡好,就不應輕易結束牠們的生命。有些貓狗因脊椎問題導致下半身癱瘓,需要輪椅或推車輔助行動,這種情況也不應該是安樂的理由。
生活只剩痛苦,纔是慎重考慮的時刻
然而,如果毛孩的生活品質真的變得很糟,例如承受難以控制的疼痛,每天用強效止痛藥都無法緩解,像是嚴重皮膚病導致全身潰爛、劇烈搔癢到整晚無法入睡,張旭說:「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勸主人放手,因爲不能讓牠們這樣痛苦地活着,牠的存活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才行。」
張旭提醒:「養寵物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份責任,不能因爲毛孩老了、生病了就想要把牠丟掉,在養寵物前就要想到十幾年後會面對這一天,請負起責任陪牠走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