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產業升級 國企重組整合縱深推進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經濟參考報》4月18日刊發記者王璐採寫的文章《錨定產業升級 國企重組整合縱深推進》。文章稱,國家電投集團旗下遠達環保公佈超277億元資產重組草案;國機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宣告重要的資產架構調整……近兩日,國企併購重組再有新動作。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A股市場涉及國有企業重大重組事件57起,其中首次披露的有13起。

當前,在國有經濟優化佈局、市值管理加快落地的背景下,從中央企業到地方國企都在加大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力度,產業整合升級的邏輯凸顯。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硬科技”領域的併購將提速。

4月16日晚間,遠達環保披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公告顯示,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中國電力、湘投國際合計持有的五凌電力100%股權以及廣西公司持有的長洲水電64.93%股權,並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交易價格(不含募集配套資金金額)爲277.36億元。本次交易前,遠達環保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爲國家電投集團。本次交易完成後,遠達環保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爲中國電力,實際控制人仍爲國家電投集團。

據悉,這是遠達環保近年來規模最大的資產重組,也是其業務的重大轉型。根據公告披露的本次交易相關方所作出的重要承諾,國家電投集團支持中國電力持續控股遠達環保,推動遠達環保逐步建設爲國家電投集團境內水電資產整合平臺。

記者注意到,除了中國電力、遠達環保,國家電投集團控股的電投產融也正在實施資產重組,擬通過剝離金融資產、注入核電核心資產,轉型爲專業化核電平臺。電投產融最新公告顯示,本次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近日獲國務院國資委批覆。

國家電投集團內部資源的“騰挪”,折射出在當前國有資本“三個集中”的要求下,併購重組成爲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提升中央企業在重要行業產業中的地位作用;縱深推進專業化整合,聚焦主責主業,整合優勢資源;對於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數次發聲,政策思路更加明確,央企行動更爲積極。

例如,國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蘇美達、藍科高新4月16日晚間分別發佈公告,蘇美達擬斥資4.03億元受讓國機資產持有的藍科高新16.92%股份,成爲藍科高新的控股股東。同時,藍科高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中國浦發持有的藍亞檢測100%股權及中國空分51%股權,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前不久,國機集團整合內部相關資源、併購獲取川儀股份控制權,成立了國機儀器儀表集團,謀求在高端儀器儀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新突破。

整車央企戰略性重組也在推進。長安汽車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透露的信息顯示,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重組方案已基本完成。

“本輪重組更強調產業協同與長期價值,注重產業鏈橫向整合和垂直一體化。”中國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周麗莎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考覈,併購重組成爲提升估值的關鍵手段。未來,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併購將提速,政策支持科技型企業跨境併購和未盈利資產整合。

近期多地也密集出臺文件,強調國企併購重組服務於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並將其置於市值管理“工具箱”的首位。

例如,安徽省國資委、安徽證監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提出,鼓勵聚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施併購重組,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企業。上海市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強上海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圍繞提高主業競爭優勢、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佈局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化經營戰略等實施併購重組。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劉現偉認爲,未來國企併購重組、專業化整合將進一步聚焦功能定位和主責主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要注重從規模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效率提升,新興產業要圍繞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佈局整合,同時注重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技術創新和長期價值創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重組整合熱潮掀起之際,設立併購基金也成爲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地方國資的選擇,基金規模從幾十億元到幾百億元不等,聚焦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和重點產業領域強鏈補鏈,主要投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硬科技”領域。

劉現偉建議,完善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基金管理方式,強化基金長期功能和價值創造導向,推行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投資盡職免責制度,延長基金投資業績考覈週期,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引導國資基金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