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8個關鍵詞 重慶全力開創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8月19日,中共重慶市委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介紹全會成果。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住房和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大數據發展局有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問。
關鍵詞 “六個新”目標
問:全會爲重慶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明確了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如何實現目標任務?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新聞發言人姜輝:
經過直轄28年來的接續奮鬥,重慶實現了從老工業基地到智造重鎮、從內陸腹地到開放樞紐的巨大躍遷,經濟總量邁上3萬億元臺階、較直轄初增長超2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8倍,城市建成區面積1945平方公里、增長4倍,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能級和競爭力顯著增強,城市美譽度辨識度影響力大幅提升。全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城市工作的目標方向,部署了一批牽引性、戰略性、關鍵性重點舉措,是新徵程上我市城市工作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全會科學確定了到2027年重慶直轄30週年、2030年、2035年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7年將實現“六個新”目標,即:全面培育創新開放富有活力的城市發展新動能,全面優化韌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質安全新體系,全面構築舒適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質生活新圖景,全面塑造綠色低碳整體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風貌,全面弘揚崇德向善文化繁榮的城市文明新風尚,全面探索黨建統領整體智治的城市治理新範式。
錨定這些目標,我市安排部署了着力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培育城市創新發展內生動力、提高市域本質安全韌性水平、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質、推動城市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建設城市文化軟實力、增強超大城市數智化協同高效治理能力等7個方面重點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活力動力,創新“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立可持續的城市建設運營投融資體系,健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推進城鄉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會議還對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進行了系統部署,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關鍵詞 城市空間佈局
問:重慶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空間佈局具有複雜性與獨特性,如何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健:
全會提出“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協調發展’城鎮體系”,對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新格局作出了安排部署。
首先是依託中心城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一方面,深化實施中心城區強核提能級行動,建設科產城融合發展功能片區,不斷增強產業引領、科技創新、門戶樞紐、綜合服務等功能。另一方面,加快推動渝西地區、渝東新城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構建一體協同的現代化重慶都市圈。
其次是提升區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一方面,實施區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培育具有重要節點功能的特色中心鎮,提升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另一方面,促進區縣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協同互促,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遊名縣,促進人口就近就業。
第三是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一是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力度,加快走出超大城市城鄉融合鄉村全面振興新路。二是深化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暢通城鄉要素雙向順暢流動的制度通道。三是深化城鄉一體化治理,聚焦城鄉人口結構變化、產業配套需求,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置,推動現代化治理資源和手段向鄉村覆蓋,共享數智賦能現代化治理新體驗。
關鍵詞 創新生態
問:如何把握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新動能的要求,做好創新大文章?
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明炬:
我市將聚焦提升城市創新策源動能和市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把創新作爲第一動力全方位植入城市內核,全力做好科、產、城、人、文一流創新生態這篇“大文章”,重點從四個方面來做好貫徹落實。
一是以科創塑城。我市將逐漸構建“核心引領—節點支撐—全域聯動”的科創走廊空間佈局,把科創走廊建設成爲市域創新資源的“聚合軸”、產業升級的“動力帶”、人才流動的“暢通渠”,從“分散低效”向“協同高效”轉變,重塑市域創新體系。力爭到2027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3%,實現創新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二是以科創聚人。我市將着力提升創新平臺影響力,發揮科創平臺集聚人才作用和效果,“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力爭到2027年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平臺達到150家,不斷激發城市創新潛力。
三是以科創興產。我市將發揮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的作用,用產業創新帶動城市創新發展。力爭到203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萬家,爲城市發展不斷注入創新動力。
四是以科創潤文。我市將厚植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加快推進完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創新創業體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協調發展、數智科創建設應用等體制機制改革,不斷釋放城市創新活力。
關鍵詞 數智化治理
問:重慶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提升超大城市數智治理能力和質效?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大數據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代小紅:
通過兩年來的數字重慶建設,重慶已經積累形成了海量的數據資源、豐富的應用場景、多元的算力網絡等先發優勢。接下來,將根據全會精神,全面深化“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全面提升超大城市發展、服務、治理能力。
一是強化人工智能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助力千行百業,建設創新之城。圍繞AI賦能“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和“416”科技創新佈局,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用好綠色算力底座,打造汽車可信數據空間和高質量數據集,助力重慶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強化人工智能賦能城市高品質服務,助力千家萬戶,建設宜居之城、美麗之城、文明之城。通過全面迭代“一網通辦”的“渝快辦”,推動人工智能融入老百姓“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各方面,打造醫療健康、社會保障、養老服務等多領域AI+場景,讓智能化服務更貼近市民日常需求。
三是強化人工智能賦能城市高效能治理,助力千街萬巷,建設韌性之城。目前,重慶已經有了一個強大的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底座和非常智能的三級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將繼續把AI技術廣泛應用於感知預警、決策處理、監督評價、覆盤改進等城市治理的全過程各環節,確保超大城市平時高效運行、突發時安全可控。
關鍵詞 城市宜居功能品質
問:在推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質上,重慶有哪些舉措、市民有何期待?
市住房和城鄉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
到2027年,也就是重慶直轄30週年之際,我市將大力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大力完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大力加強城市建築與風貌管理、在城市更新中將大力推動城市能級與產業能級同步提升。
我市將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爲政府協同發力,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到2027年,更新改造老舊小區1800個、城中村150個、危舊房2.94萬戶,改造老舊電梯1萬臺,打造現代社區100個,精心打造城市更新示範片區30個以上。
在持續推進交通緩堵促暢和路網更新方面,我市將加快推進寶山大橋、陶家隧道、科學城隧道等一批重大城市路橋隧項目,打通未貫通道路、完善配套路、加密次支路,優化山城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統,解決“最後一公里”梗阻問題。持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到2027年,實現軌道運營里程達到750公里,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70%。
我市還將堅持“留改拆增”並舉,把“留”放在首位,深度挖掘老建築、老街區、老廠房等歷史文化價值。到2027年,優化升級歷史特色街巷和文化旅遊休閒街區25條以上,保護修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3個、歷史文化街區13個、市級工業遺產20處。圍繞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建成一批“山城後巷”,留住老居民,大力發展“後巷經濟”,讓老街巷富有煙火氣、人情味和幸福感。
關鍵詞 城市韌性水平
問:重慶作爲典型的山地城市,地質複雜、氣候多變,防範極端天氣帶來的安全風險始終是城市治理的重大挑戰,有哪些辦法來解決?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肖慶華:
去年以來,重慶突出數智賦能和“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成功應對了18輪強降水和77天破紀錄高溫天氣,火災和安全生產事故大幅下降,城市本質安全水平有效提升。這背後,“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接下來,在創新“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方面,將重點攻堅“三個一體化”。一是規建運治一體化。將傳統割裂的規劃、建設、運營、治理環節整合爲閉環鏈條,形成“規劃指導建設運營、實施反饋優化規劃”的動態循環,避免資源浪費、提升決策科學性。二是中心城區一體化。在治理層面打破中心城區行政區劃,把中心城區當成一個整體來打造,“一盤棋”謀劃、“一張圖”推進。三是行政執法一體化。着力優化“執法+監督”應用,打通信用系統與專業執法、綜合執法的數據壁壘,打造“信用+”賦能超大城市治理綜合場景矩陣。
在提升城市本質安全韌性水平方面,將繼續夯實“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保障,把握好智防、細治、救援三個關鍵點:“智防”方面,重在強化城市安全風險全量閉環智控。“細治”方面,重在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救援”方面,重在健全完善城市安全應急機制,確保災害來了感知得到、預警得準、轉移得快、救援得了。
關鍵詞 新時代文化強市
問:“文明之城”是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發展目標之一,全會提出要全面弘揚崇德向善文化繁榮的城市文明新風尚,具體要抓好哪些工作?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市電影局局長管洪:
我市將立足重慶、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堅持以文潤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城,厚植城市人文底蘊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讓新重慶自然美與人文美交相輝映、國際範與巴渝味完美交融,在展示新貌新顏時留存鄉愁記憶,在贏得大流量中澎湃正能量,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傳播力。
爲此,我市將重點抓好5個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培塑城市精神氣質。我市將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慶市協同研究基地作爲總牽引、總抓手,構建黨的創新理論進萬家工作機制,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爲指引重慶城市發展的最強音。
二是着力賡續城市歷史文脈。以尊崇之心活化利用歷史建築、工業遺產,實施“非遺煥新計劃”,在城市中也能仰望星空尋找詩和遠方。
三是着力涵養城市文明風尚。深入實施文明創建提質擴面工程,推動中心城區一體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城市文明新形態。
四是着力豐富城市文化供給。深入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串珠成鏈”打造精品線路,深入闡釋“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文旅宣傳口號,持續迭代兩江四岸核心區“無人機燈光秀”展演,做亮特色文旅消費品牌。
五是着力做優城市形象傳播。以“重慶元素”爲題材,以“西部國際傳播中心”爲旗艦,以“人文交流”爲窗口,創新開展城市外宣和國際傳播,升級打造海外傳播平臺,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傳播效能。
關鍵詞 整體大美格局
問:全會提出,要全面塑造綠色低碳整體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風貌,推動美麗重慶建設邁上新臺階。重慶會採取哪些舉措,進一步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市住房和城鄉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
重慶將以整體規劃爲引領、以設計建設爲核心、以精細治理爲支撐,持續塑造全市域整體大美風貌,更加彰顯現代國際風範、山城江城風景、巴渝人文風韻有機融合的整體大美格局。
一是聚焦中心城區一體化,打造現代化美麗大都市。系統推進城市功能補短與品質提升,精心打造朝天門-解放碑、江北嘴-觀音橋、彈子石-南濱路等一批現代化大都市風貌展示區。整體提升內環快速、渝航大道等城市交通幹線,打造城市“美麗廊道”。做亮兩江四岸濱江帶,堅持山水、灘塗、建築、橋樑和燈光一體打造,突出天際線、山脊線、水際線相協調,更加彰顯山水之城獨特魅力。
二是聚焦產城景融合發展,打造多元魅力美麗區縣城。以萬州、永川城市副中心和黔江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爲引領,塑造區縣城核心競爭優勢。
三是聚焦場鎮環境提質,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小城鎮。以中心鎮爲重點,實施鎮容鎮貌整治提升行動,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小廣場、小遊園,打造一批美麗小城鎮。
四是聚焦巴渝村景提質,打造巴渝和美鄉村。推進“好農房”建設,加強農房規劃、選址、建設、使用全週期安全管理。修繕傳統民居,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探索跨區縣建設大美鄉村先行示範片區,大力發展休閒康養、鄉村旅遊,高水平建設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尤 張莎
原標題:重報深一度|錨定8個關鍵詞 重慶全力開創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