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創始人:產品基於阿里千問大模型開發;智元發佈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數智早參

每經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陳俊傑

丨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丨

NO.1 中國信通院:正式啓動多模態智能體技術規範編制工作

爲進一步加速智能體賦能產業應用,推動多模態智能體高質量發展,中國信通院正式啓動多模態智能體技術規範編制工作。爲充分完善技術規範內容,增進產業交流,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將於3月13日召開多模態智能體技術沙龍暨技術規範研討會,邀請業內專家圍繞多模態智能體技術的發展動態、應用落地等展開研討,並介紹多模態智能體技術規範框架。

點評:技術規範不是終點,而是產業競合的新起點。在政策紅利與市場篩選的雙重作用下,2025年或成多模態智能體賽道“分層元年”——頭部企業借標準收割市場,長尾玩家退守小衆市場,資本押注需兼顧技術實力與生態站位。

NO.2 Manus創始人:產品基於阿里千問大模型開發

3月10日,Manus創始人季逸超在社交平臺透露,Manus產品使用了不同的基於阿里千問大模型(Qwen)的微調模型。Manus是由創業公司Monica發佈的首款AI Agent(智能體)產品,最近在社交媒體火爆出圈。

點評:對行業而言,Manus的火爆印證了兩大趨勢:其一,大廠開放模型生態正在重構AI創業格局;其二,C端用戶對AI(人工智能)產品的需求正從“功能滿足”轉向“情感共鳴”。但狂歡之下隱憂猶存,首先流量變現仍是難題,功能深度尚未形成壁壘,其次數據飛輪效應尚未形成,最後,巨頭的“降維打擊”風險高懸。

NO.3 智元機器人發佈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3月10日,智元機器人發佈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enie Operator-1(GO-1),並配上視頻,展示了GO-1通過學習人類視頻,助力機器人本體完成遞送水杯、製作餐點、迎接外賓等一系列任務。從性能來看,GO-1相比已有模型成功率大幅領先,平均成功率提高了32%。

點評:智元機器人推出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標誌着國產AI在“具身智能+機器人”融合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不過,技術躍升背後,數據規模與場景泛化能力仍是商業化落地的核心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