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開蚌」藏貓膩 直播主偷塞珍珠誤導觀眾競價
真珍珠天然養殖,形狀與色澤皆略有差異。示意圖/ingimage
近年來結合「盲盒」與「直播帶貨」的珍珠開蚌,儼然成爲網路熱潮。不少業者主打「低價競拍」、「現場驚喜」等話術,吸引大批網友參與。實際上,鏡頭背後的真相,可能比你想的還複雜。
浙江諸暨作爲中國大陸淡水珍珠最大產地,擁有全球七成產量,不少商家透過直播形式販售珍珠蚌,不過當地市場監管局調查發現,部分直播間涉嫌「設局式拍賣」,甚至有人爲植入珍珠、操控價格,誤導消費者。
根據「新華報業網」報導,執法人員說,許多開蚌直播會刻意炒熱氣氛,當拍賣倒數時故意加價,讓原本低價競拍的消費者「被迫」喊高價。浙江諸暨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執法隊指出,這些直播間背後其實有多支手機帳號由業者操控,佯裝其他消費者出價,哄擡價格。
此外,直播開蚌時的「驚喜瞬間」也非完全真實。執法單位發現,有些主播會先將品質較高的珍珠藏在鏡頭盲區,待打開蚌殼時悄悄植入,讓畫面看起來像是現場取出,實際上卻早已設計過。
更誇張的是,不少直播間還打出「現場開蚌不退不換」的條件,藉此規避消費糾紛。據瞭解,珍珠商品因天然生成,瑕疵率高達七、八成,退貨爭議頻傳,有消費者即使收到與直播不符的產品,仍被以「定製產品」爲由拒絕退款。
諸暨市監管局也發出提醒,若直播間以「國際證書」爲賣點,消費者更應留意真僞,有些所謂證書並不具備公信力。爲此,當局正強化監管,要求開蚌過程鏡頭全程拍攝,不能只拍特寫掩蓋關鍵動作。
專家建議,選購珍珠時務必觀察光澤、圓度與顏色自然度,「太完美反而可疑」。真珍珠天然養殖,形狀與色澤皆略有差異,若整串項鍊每顆都一模一樣,可能就是人工仿製。直播購物雖方便,但消費者也得睜大眼睛,當一場「開蚌驚喜」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套路與演出,理性選擇,纔是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