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常規貿易融資需求,千億流動資金安排月底落地香港,業內稱多數銀行均可參與
財聯社2月8日訊(記者 樑柯志)2月7日傍晚,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撰文稱,總額度1000億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將於2月28日正式啓動。距離央行行長潘功勝1月13日有關此項政策表態不足1個月。
餘偉文表示,商業銀行可借取人民幣資金的期限爲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相對於金管局目前人民幣短期流動性最長七天的安排,很大程度地保障了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同時,銀行向金管局支付的利息按照在岸人民幣市場利率加0.25%。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對財聯社表示,此項政策主要目的是緩解香港市場近期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從而造成正常貿易融資成本、不穩定性上升問題。舉措對離岸人民幣匯率有一定影響,但是不大。
工銀亞洲報告顯示,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在5月達到歷史新高值11,339.89億元,至2024年11月末明顯回落至9,918.2億元。
滿足常規貿易融資需求,大部分銀行均可參與
2月8日,香港一外資銀行業務總監對財聯社表示,歡迎這一新的政策。目前香港人民幣貸款利率比美元港幣要低,貸款要求跟借港幣美元基本一樣,都是看企業自身的資質。大部分銀行都可以做人民幣貸款,不過,企業需要承擔匯率風險。
對於這一有利條件,餘偉文亦重點提及。他在昨日文章中表示,近期人民幣利率低於其他主要貨幣利率,企業有更大的誘因進行人民幣融資,去年首三季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量7,768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35%;2024年底人民幣貸款餘額爲7,240億元,按年增長64%。
1月13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上宣佈,將在現有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框架的基礎上,使用互換資金增設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目的爲在港商業銀行人民幣貿易融資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
連平表示,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抑制離岸人民幣投機交易導致香港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利率上升,間接影響正常的貿易融資需求,增加融資成本和不穩定性。
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離岸人民幣交易活躍、波幅相對較大,在9月27日觸達6.97之後持續反彈,至12月31日達到7.34。
公開資料顯示,央行和財政部去年多次在香港發行央票、債券,回收超過1000億的人民幣流動性,對香港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有一定拉昇作用。
工銀亞洲報告顯示,人民幣RTGS(香港人民幣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清算額在去年7月創歷史新高、達到72.5萬億元,隨後波動回落,去年11月大幅減少21.5%,爲43.5萬億元。
與正常跨境貿易結算有關的人民幣匯款總額月均交易較爲平均,年內圍繞12,500億元的中樞波動,11月仍達到13,336.82億元,顯示貿易融資的旺盛。
離岸人民幣運行機制或更完善
2月8日,北京某機構銀行業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這一政策保證正常的貿易融資需求,限制的是同業拆借資金。理論上增加人民幣供應。
餘偉文強調,爲了讓更多的在港銀行可以參與這項安排,香港金管局會按照銀行的業務需求和計劃,分階段分發配額予參與銀行。同時,銀行提供貿易融資的對象不限於本港企業,也可以向海外企業貸款,藉此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不過,多位接受採訪機構人士認爲,隨着針對性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性等舉措實施,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運行機制會更加完善。
其中連平表示,離岸人民幣匯率受到整個市場流動性鬆緊狀態、利率水平等方面的影響。這一舉措對匯率有一些影響,但是不大。相信維持離岸市場人民幣的匯率的穩定,依然還是政策比較看重一個目標。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1月13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同一場合還表示,將支持推出債券通項下離岸債券回購業務,豐富投資者流動性管理工具,增強人民幣債券資產吸引力。後續還將擇機推出跨境債券回購業務。
對於2025年的展望,工銀亞洲研究員李盧霞預計,財政部和央行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國債、央票常態化機制進一步完善;離岸人民幣利率預計跟隨在岸人民幣利率趨勢下行,同時,離岸人民幣與港元的利差趨勢收斂,離、在岸人民幣利差或有階段走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