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生活習慣諮商比率低 健康存摺將納AI衛教助理
慢性病患接受生活習慣諮商比率低,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預計下半年推出「AI衛教小助理」,藉生成式人工智慧(AI)強化民衆衛教,幫助改變生活型態。本報資料照片
十大死因中,有7項爲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導致的慢性疾病。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提出888三高防治計劃,要提升照護計劃收案率,並推動生活型態諮商。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臺灣民衆比預期更早死亡的原因,22%爲三高疾病,其中許多項目可藉生活型態改變預防。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預計下半年推出「AI衛教小助理」,藉生成式人工智慧(AI)強化民衆衛教。
888計劃目標爲8成民衆進入照護網,目前達標率約60%:8成民衆接受生活習慣諮商,目前達標率僅26%;8成民衆三高數值控制良好,目前達標率僅52%。石崇良說,近年藥物以外的「生活型態醫學」很熱門,壓力管理、睡眠品質、社交品質等,都與三高有關,患者約4至6成有生活習慣問題,健保利用科技工具,可望強化民衆自我照護能力。
石崇良表示,今年上半年將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民衆在手機健康存摺中,就能查看自己罹患糖尿病6大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風險,依風險等級分爲紅黃綠燈,民衆透過6個燈號,可瞭解自身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並加以預防、就醫。
下半年推出「AI衛教小助理」則會根據民衆各項身體數值發展情況,判斷疾病病程,結合生成式AI,推播個人化衛教素材,民衆可在健康存摺中直接查看。石崇良表示,考量數據完整性,預計先納入糖尿病照護網收案病人,未來將擴大至全民,健保署已串接國健署成人健檢資料,下一步是私人健檢資料,將鼓勵醫院上傳,若再搭配民衆自己上傳量血壓資料,風險預測可更準確。
石崇良說,透過風險預測及衛教資訊,除民衆可瞭解自身病況,強化生活型態改變,近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用藥朝向「器官保護」發展,醫師要開立藥物須顧慮面向非常廣且複雜,若病人一進診間,醫師就能看到該患者哪些器官有風險、程度爲何,也能讓藥物開立更精準化。
另,石崇良指出,健保署去年3月1日起給付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該藥物可延緩病人發生慢性腎病併發症的機率,其中給付原則要求病人必須參加糖尿病照護網,即是希望結合生活習慣介入,讓藥物發揮最好效果。另一項隱形殺手「動脈粥狀心血管疾病(ASCVD)」健保署也與醫學會擬定照護指引,並訂出風險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