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達尼現象翻轉紐約!34歲穆斯林重塑選民結構 川普痛斥共產主義
▲年僅34歲的穆斯林政治新星曼達尼4日當選紐約市長,預計明年1月就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年僅34歲的穆斯林政治新星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選戰勝出,成爲紐約市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他的當選不僅改寫紐約政治版圖,更被視爲襲捲美國政壇的「曼達尼現象」——象徵新一代左翼勢力正挑戰民主黨中間派的長期主導,並在美國城市政治中開創全新世代的政治動能。曼達尼曾被美國總統川普痛斥爲共產主義者。
出身烏干達坎帕拉的曼達尼7歲時隨家人移居紐約,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就讀時創立該校首支板球隊,隨後畢業於鮑登學院非洲研究系,曾創辦「巴勒斯坦正義學生組織」。他在2018年入籍美國,2020年當選紐約州議員,成爲首位南亞裔、烏干達裔及少數穆斯林議員之一。
曾任社區組織者與止贖輔導員的曼達尼,長期關注房租、生活成本與貧富差距問題。
曼達尼以社會主義者自居,因其政策立場極左,甚至曾被川普批評是共產主義。他在選戰以「讓生活不再艱難」爲主軸,主張凍結房租、對富人加稅、提高企業稅、推動免費公車與普及托育,甚至提議將最低工資提高至每小時30美元。他的訴求成功引起共鳴,尤其受到年輕世代與有色人種選民的支持。
▲▼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象徵左翼世代在美國城市政治中開創全新動能,翻轉民主黨支持結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場選舉的轉折點,來自他獨特的「街頭社羣戰術」。《法新社》分析,曼達尼透過TikTok與Instagram發佈短片,記錄他在地鐵拜票、探訪社區、或跳入康尼島冰冷海水的身影。他以真誠幽默的方式闡述房租壓力與民生困境,讓他從政治素人成爲全美焦點。
《衛報》形容,他的競選內容「既歡樂又銳利」,爲進步派打造了新的網路動員範本。
相較之下,競爭對手、前任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則代表着民主黨建制派,雖獲大企業與富豪支持,卻因過往醜聞纏身而失去民心。最終,曼達尼憑藉草根力量與小額捐款網絡,以雙位數的差距奪下勝利。這場選舉也突顯民主黨內的世代矛盾,一方是保守、依附財團的中間派,另一方則是訴諸社會正義與平等的新左翼。
▲曼達尼將於明年1月1日就任紐約市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雖在選前致電曼達尼,卻未公開背書。而川普則頻頻在社羣媒體抨擊,甚至揚言動用國民兵與撤回聯邦資金。面對帶有伊斯蘭恐懼與種族偏見的攻勢,曼達尼反以烏爾都語、印地語與西班牙語深入社區拜票,成功凝聚多元族羣支持。
雪城大學政治學教授李赫(Grant Reeher)指出,曼達尼的崛起是選民對「川普時代白人排外主義」的直接回應,也象徵民主黨基層對現狀的強烈不滿,「這不僅是紐約的選舉,也是全美民主黨路線鬥爭的縮影。」
在美國政治極化與通膨壓力高漲的時代,曼達尼的勝利爲新一代進步派注入信心,他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上任,面臨的挑戰包括與川普政府的緊張對峙、財政赤字、以及如何落實「讓生活更負擔得起」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