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如何避開爛尾樓?專家教1招:花20元就可找到地雷
房市示意圖。 記者遊智文/攝影
近期傳出多起建商捲款落跑,預售案淪爲爛尾樓情事。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不少消費者擔心踩雷,上門求助,要求協助審閱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事實上,預售合約書必須經過縣市地政局審查及核備,內容通常不會有問題,消費者該做的,是跑一趟地政事務所調閱基地相關產權資料,只要花20元,就能瞭解高風險建商。
鄭文在表示,預售合約書屬於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至少有5天審閱期,而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58條規定,預售屋必須取得建照執照纔可以公開預售,因此在合約上就會看到基地的地段、地號。
他表示,購屋人到全國任何地政事務所,都能跨區申請到基地土地謄本及相關產權資料,然後再從相關產權資料瞭解該預售屋基地抵押權設定情況,檢視該預售屋基地的負債情況,並以此判斷該預售基地,風險控管。
鄭文在表示,依央行規定,目前購地貸款最多五成,但保留一成動工款,也就是建商買地自備款約六成。如果土地謄本上可能會出現融資公司的抵押權,那就表示這個基地規避了央行的政策,自備款可能只有一至兩成,甚至更低,也表示負債比偏高。
另外,如果土地謄本上除了銀行抵押權、融資公司抵押權外,還有私人企業或是私人抵押權時,表示該基地所有權人的負債比更高,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基地,必須特別謹慎,以免踩雷。
鄭文在表示,無論預售房屋位於蛋白區、還是蛋黃區,預售屋基地所設定的抵押權越多越複雜,表示建商或是地主財務狀況愈不穩定,建商爆出財務危機的機率大幅升高。
他建議消費者,買預售屋前最好跑一趟地政事務所,檢視一下預售屋基地土地謄本產權,每張只收20元,就能瞭解建商是否財務可能有問題,避免陷入爛尾樓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