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法拍地 當心兩大地雷
近年不少投資人透過標下法院或行政執行署拍賣土地,因拍定價格往往低於市價,有不錯的獲利空間。但新竹縣稅務局提醒,法拍土地看似划算,卻暗藏兩大稅務風險,包含拍定價格、是否曾享免稅優惠,小心落入「高稅吃掉利潤」的陷阱。
新竹縣稅務局表示,投資人購買法拍土地時,應特別注意兩個重點,以免未來出售時必須負擔高額土增稅。
首先,要檢視拍定價格是否明顯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若價差過大,該低價將被視爲「前次移轉現值」,成爲日後出售時計算土地增值稅的基準之一,可能因此埋下重稅地雷。
其次,須留意土地是否曾享有免稅優惠,例如農地或公共設施保留地等,使土地過去稅基偏低,一旦轉手交易,漲價總數額大增,稅負自然也跟着攀升。
依《土地稅法》規定,土地漲價總數額是牽動土增稅多寡重要因素,若購買土地時價格偏低,雖然當下看似撿便宜,但將來轉售時,由於買賣價差拉大,實際繳納的稅金反而可能遠超過預期,恐嚴重侵蝕原本的獲利空間。
舉例來說,王先生三年前在法拍市場以每坪2.8萬元購得一筆公告土地現值爲5萬元的建地,近日以每坪6萬元出售,原估可賺每坪超過3萬元。但在申報時才驚覺,土增稅並非以5萬元當作成本來計算漲價總數額,而是以當初的拍定價2.8萬元作爲「前次移轉現值」,計算下來稅額逼近百萬元,幾乎吃掉原本利潤。
稅務局提醒,法拍土地雖價格具有吸引力,但潛藏稅務風險絕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