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力營銷反而引發信任危機?吉大學子爲車企“出新招”
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充滿黑科技的車型和配置與消費者見面。然而,在帶來新奇體驗的同時,部分車企所宣傳的領先功能、產品參數卻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甚至引發了網友們對其真實性的懷疑。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上述現象折射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汽車技術參數和功能的高度關注——他們正在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驗證”,開始用實際駕乘感受和相關設備去檢測車企宣傳的含金量。
本期“青年說”邀請4位來自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的優秀學子,聊一聊他們對於技術創新與營銷尺度、商業倫理之間的關係有哪些看法,並以青年視角爲車企的研發、營銷“出新招”。
車企宣傳要“顏值”更要“言值”
姜楠
專業方向:工業設計
作爲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我認爲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科技與美學的結合體。車企在追求設計創新的同時,也應當在宣傳領域做到真實、透明,避免“過度包裝”誤導消費者。
設計不應只爲“吸睛”,更要經得起考驗,工業設計的價值在於平衡美學與功能性。車企不能在宣傳時過於強調“視覺衝擊力”和“參數亮點”,卻忽略了實際使用效果。
比如,碳纖維前艙蓋開孔的設計若僅作爲裝飾卻宣傳有“高效導流”效果,就違背了“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原則。我認爲真正的優秀設計,應當讓消費者感受到“所見即所得”。
同時,車企應注重讓設計迴歸本質,在推廣新車型時,應當避免過度依賴渲染圖或實驗室數據,而是通過實測視頻及數據、用戶體驗報告等方式,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瞭解產品。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宣傳規範準則。目前,汽車設計相關的風阻、空氣動力學等宣傳缺乏統一標準,容易讓部分企業“鑽空子”,或是在新車上市後引發爭議。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更清晰的規則,比如要求車企在宣傳某項設計時,必須註明測試條件或實際應用場景,防止誤導性表述。
好的設計應當是“顏值”與“言值”並存,既要有吸引人的外觀,也要有真實可靠的功能。車企在宣傳時少一點誇張修辭,多一點用戶思維,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摒棄虛假宣傳,企業應與監管方共促行業良性發展
姚長君
專業方向:自動駕駛決策與控制
近年來,在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部分車企通過誇大宣傳等手段吸引眼球,儘管此類行爲在短期內可能帶來銷量增長和經濟收益,但讓消費者喜提新車後發現“貨不對版”,從長遠來看對企業自身和全行業都會有巨大危害。
對消費者而言,虛假宣傳導致信息不對稱,誤導消費決策,直接損害其合法權益;對涉事企業而言,一旦虛假宣傳被揭露,品牌形象將面臨毀滅性打擊,不僅面臨法律訴訟風險,還會導致市場份額流失。
車企應深刻認識到“好的產品會自己講話”。與其將精力花費在如何吸引消費者眼球上,不如聚焦技術研發與質量提升,摒棄“卡最低標準”的僥倖心理,加大在安全技術和材料應用上的投入,主動提升車輛的安全與性能,用實實在在的品質打動消費者。
行業有關部門也應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加大對車企宣傳內容的監管力度,對誇大、虛假宣傳行爲嚴懲不貸,提高違法成本;另一方面,完善行業標準的制定,細化技術等級分類,讓車企無法在宣傳時含糊其詞。
唯有企業堅守底線,監管部門持續監督,才能讓汽車行業的營銷宣傳回歸真實,贏得消費者信任,最終實現品牌價值的長效增長,推動汽車行業穩健前行。
車企宣傳當去“虛火”,技術競爭應堅守本心
趙羿博
專業方向:車輛工程(饒斌班)
當前行業競爭加劇,部分企業爲博取關注,將部分功能、續航里程等包裝成數字和文字遊戲。由於測試環境、行業標準等指標的不統一,相關數據常被“選擇性呈現”。此類行爲看似能夠短期獲利,實則透支消費者信任,最終將毀掉車企整體的口碑。
當前,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認知已不同以往,他們正在打破信息壁壘和繭房。社交平臺上,普通用戶通過實測、拆解等方式就能驗證車企的很多數據和宣傳,並形成自下而上的監督力量。公衆用這些“較真”的行爲倒逼企業重視宣傳物料與產品實際情況相符,同時也能推動行業進步,這也是市場理性迴歸的縮影。
在我看來,想要構建汽車行業的健康生態,需三方共治:企業需通過第三方檢測平臺背書、用真實的數據取代自說自話;監管部門應加快制定諸如風阻係數等關鍵指標的國標,對虛假宣傳車企進行重拳整治;消費者則要理性看待車企宣傳的技術話術,並通過投訴、曝光等機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能源汽車肩負着汽車產業升級的重任,但唯有褪去營銷“虛火”,守住技術本心,才能真正贏得未來。當企業用誠意溝通、監管用規則護航、公衆用理性參與時,汽車產業方能跑出“中國速度”。
技術創新、宣傳可信度應齊頭並進
董字恆
專業方向:車輛工程(饒斌班)
近年來,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化、電動化汽車佔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出現激烈的競爭。一些車企爲突出技術優勢,選擇在宣傳中過度“包裝”甚至虛構產品的性能。
在我看來,這類現象不僅誤導消費者,透支品牌信譽,更會擾亂市場秩序。而消費者對於車輛細節關注度的提高,則進一步說明他們對擁有可靠技術的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應當提高營銷宣傳的嚴謹性與真實性。例如,在仿真驗證階段,要避免“實驗室數據”與真實場景下的不一致。此外,針對消費者在細節處的“較真”,車企應該通過公開實測、解析技術等方式,直觀展現產品性能並解答公衆疑問。
在汽車技術發展大潮中,我最關注的就是“智能駕駛”領域。我希望接下來汽車企業和有關部門在保證輔助駕駛技術逐步升級的基礎上,一方面努力實現行業的“技術化”“智能化”;另一方面則在宣傳上做到“可信化”“真實化”,通過合作協力讓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更早落地,用“中國力量”勾勒全球交通出行新藍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