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貴不可怕?是錯過能買的時候!他揭買房真相:最痛的是永遠在等的人

買房示意圖/ingimage

最近網路上一堆人在看空房市,看跌喊得比誰都大聲。只要你說「房價沒跌」、「我覺得現在還可以買」,就會被貼上標籤:「房蟲、炒房仔」、「還在裝睡」…

我懂,現在「看空」是趨勢,講房價不會跌,會被酸民公幹。但老實說,房價到底會不會跌?誰的話才準?

答案只有一個:時間會說話。

這東西真的不是吵出來的,因爲你不管看多還是看空,說穿了都是「在選邊站」,都帶有風險,只是你可能沒意識到你自己在賭。

我們來玩個情境題,假設你是準備買房的人,你今天有兩個選擇:

請問你覺得哪一種比較痛?

我敢說,90%的人會選A比較痛。因爲你原本有機會以更低的價格入手,結果你錯過了。

B雖然帳面虧,但你還是有得住,還在享受生活,你也沒打算短期內脫手,跌不跌反而沒差。

有些人會說:「那就等真的跌200萬再撿啊!」

問題來了——當它真的跌200萬,你敢撿嗎?

還是你會想:「應該還會再跌,再等一下好了…」結果一等,又錯過。

講白一點,你不是在等低點,而是在賭還會「更低」。

我不是說現在價格都合理、你一定要買,不是這樣。

而是——你得想清楚:「買了」的風險是什麼?會不會跌?「沒買」的風險又是什麼?會不會錯過?

真正讓人後悔的,往往不是賠錢,而是「本來買得到,結果現在買不起」。

我觀察這波喊得最兇的,不是媒體,不是投資客,而是一羣想買房的自住客。這羣人,一邊說要住,一邊又在學投資客「抓高點低點」。

想住得舒服,又想短期賺價差,還不想冒風險。結果就卡在那,三年五年過去,什麼都沒做,房價照樣往上走。

你不是沒能力買,是一直在等「不會痛」的時機。但你要知道,買房這件事本來就會痛,只是痛法不同。

你選的是哪一種痛?

◎本文內容已獲潘柏彥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