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議價僅3大重點!徐佳馨建議「吃飽喝足再去談」:飢餓容易導致不理智
買房示意圖/ingimage
說真的,議價技巧沒別的,我自己歸納出3大重點,其他就要看到底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多不多,還有這房子本身的條件。
這3大重點不外乎就是回推房地產的買賣價格是如何成交的?答案是:屋主期望價格、市場行情、買方設定價格,只要這3者可以取得一個最大的平衡,那麼就是房屋成交的時候(詳見圖1)。
重點1、屋主期望價格
在看房時,有時會詢問「屋主的底價是多少?」無論房仲的回答是否正確,重要的是要了解「屋主的底價」其實是他期望出售的「目標價」。
例如,如果屋主希望以1,000萬元出售,但實際上只需930萬元就能接受,他可能會報價1,000萬元,因爲他對自己的房子有信心。
不過,如果在市場多頭的時候,房仲說的價格往往會拉高一點;反之,如果是市場空頭的時候,或是這案子有很多競爭者,就會比較貼近屋主的理想價格。
此外,開價愈高,通常表示屋主目前的信心很強;如果開價突然大幅下修,則可能意味着他有點壓力,想要儘快成交。
坊間有些人會去調出第二類謄本,用設定抵押貸款的金額去了解屋主的成本。不過,如果屋主持有時間很久,還是參考實價登錄的資料會比較有用。
另外,有些屋主用房子借了非常多的貸款,爲了解燃眉之急,依舊有可能便宜出售。
重點2、市場行情
隨着「實價登錄」上路,民衆對於出價愈來愈有概念。除了實價登錄的數據外,許多民衆也會參考銀行鑑估價。
另外,如果同一個社區有滿多間個案在賣,屋主會有競爭壓力;但若社區出售案件很少,案子又是市場主流,那屋主確實是有拿喬的空間。
重點3、買方設定價格
所謂合理價,其實就是買方心中理想的、且能夠負擔的價格。對買方來說,房屋是自用或投資會影響到對於價格的判斷。
不過,現在自用客戶也希望能在取得房產之後賺上一筆,因此,在查詢價格之外,也應該去詢問估價,並且算出自己每個月能負擔的金額。
在這邊要特別提醒買方,如果這間房子還需要裝潢,請務必先把裝潢成本加進去。
同時,針對某些特殊商品,例如坪數很小的套房、隔間套房、老舊房屋等,因爲可能會遇到貸款問題,無論是貸款成數或利率,如果並非銀行認定的優質產品,恐怕會受到一些影響。因此,購買這類產品請務必確認貸款狀況,以免違約。
保持從容、中立態度面對,議價過程更順暢
許多朋友問我,很多時候會被通知一個很倉促的時間和賣方見面談價格,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我每回都會建議朋友除了做足功課,心中對價格有定見外,「一定要先吃飽喝足」,甚至帶上有經驗的朋友,先溝通狀況,提醒對方爲自己踩煞車。
朋友聽到我這樣說,都會以爲我在開玩笑,但我是認真的。事實上,人在飢寒交迫的時候,特別容易衝動,等到晚上回到家裡,纔在扼腕自己剛剛到底怎麼了?
也因此,讓自己保持一個從容的態度去面對,往往都可以談到最理想的結果。但也要注意談價格歸談價格,不要去羞辱屋況或對方的心態。
我們也曾經聽過,明明已經談到了賣方可以接受的價格,偏偏因爲買方講話太難聽,同時激怒賣方和房仲,因此最終沒有成交的例子。「買賣不成仁義在」,即便沒有成交,只要保持好關係,也是替日後成交有更好的鋪陳。
再來,另一個常被問的問題就是,房仲話術到底能不能相信?但這問題就跟你去買東西的時候,老闆講的話能不能信的邏輯接近。
畢竟每一個行業都有誠實寶寶,也會有話術大王,買方在思考時應該回歸2個本質:「這房子我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我?」「我該出多少錢?」
例如,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設計師自己設計的房子,但因爲要外派所以只好忍痛割愛。」「爸媽要買房子給小孩,都已經裝潢好但小孩不喜歡。」無非就是要形塑出屋主是自用,住在裡面風水很好、過得很順、裝潢很實在等等。
至於到底是不是真的?看一下屋主持有的時間,瞄一下裝潢的品質,以及房屋裡是不是有生活痕跡(例如有小孩的屋主常常會有很多小貼紙貼在牆上),大概就可以猜出到底怎麼回事。
買房都是真金白銀,大家在商言商,其他關於屋主的身分,或是屋主的態度,聽聽就好。
受限於《銀行法》,應自行跟銀行洽談貸款
最後要提醒大家,近期因爲很多銀行受限於《銀行法》第72-2條的規範(注1),貸款會很保守,所以不要以爲自己是首購族就擁有「無敵星星」。
要特別注意的事情是,當銀行資金緊俏的時候,很有可能發生貸款成數不足或銀行鑑價低於合約價的情況。
例如我買了一間房子成交價1,000萬元,以爲自己可以貸款到8成,沒想到只有7成。如此一來,我就硬生生地從800萬元貸款變成700萬元貸款,爲了避免違約,得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籌措100萬元,你說那不是逼死人嗎?
另一種可能是銀行願意給8成貸款,不料銀行認爲這房子只值900萬元。這樣一來一往之間,本來以爲可以借到800萬元,沒想到只有720萬元,差額是80萬元。
遇到這種倒楣事,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趕緊去籌錢。也因此,我很建議自己去問銀行關於貸款的相關事項,不需要問太多家,但只有你自己準備好相關資料去跟銀行談,纔可以儘可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以上,就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加留意的部分。
要知道,現在的市場熱度已經不如往昔,在這樣難以跟銀行借到錢的年代,我們更要知道房子的實際價值,掌握議價技巧,避免最終的成交金額高於銀行鑑估價,才能夠進一步保障自己的權益。
(本文摘自Smart智富出版《買房換屋不踩雷:房產甜心徐佳馨帶你解鎖購屋任務》,作者:徐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