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了就是牛市!這些板塊你關注了嗎?——道達對話牛博士

本週,A股市場繼續反彈,微盤股指數、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漲幅靠前,科創50指數、北證50指數是主要寬基指數中少有的周漲跌幅錄得下跌的指數。

儘管本週市場上行,但週五市場盤中衝高後大幅回落,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絲憂慮。

那麼,反彈行情結束了嗎?下週應該重視哪些板塊?今天,達哥和牛博士就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又到了我們週末聊行情的時間。週五,被股民稱爲“YYDS”的銀行板塊繼續上漲,但券商股的拉昇卻引發了大盤盤中大幅回落,對此你怎麼看?

道達:週五市場衝高回落,在我看來,大致有兩個原因。

首先,美國6月非農就業數據超預期,這使得市場推遲了美聯儲降息的時間預期。

其次,技術層面,上證指數已經衝到了2024年12月的高點附近,前高附近一般會有資金兌現的壓力。

大盤會不會有調整的動力?

在7月3日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一個觀察的指標,即觀察上證指數30分鐘、60分鐘級別是否會出現頂背離共振。

目前,上證指數的上述兩個級別均沒有出現頂背離共振,後續仍需要繼續觀察能否出現頂背離共振。

短期而言,如果出現頂背離共振,那麼意味着上證指數會有調整的動力。如果不出現頂背離共振,那麼就輕指數、重個股。

在防守方面,6月26日至今,上證指數出現了一個震盪平臺,該平臺的低點3420點可以作爲防守位。

將時間拉長一點,4月份的時候,受關稅事件影響,A股各大寬基指數在1-3個交易日內都見到了階段底部。重要利空之下,指數很快就企穩,說明韌性十足。自2024年10月的高點以來,上證指數已經四次衝上了3400點上方,說明動力還是有的。

對於未來的主升行情,我認爲還需要一個契機。這方面,中信證券的觀點可以供我們參考。

中信證券表示,市場缺的是一個點火的催化劑,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預期或者科技產業新變化。如果本月政治局會議出現超預期政策、美聯儲超預期降息,那麼都可能成爲引燃市場的一個催化劑,因爲市場對這兩個事件已經基本沒有預期。

因此,接下來不妨關注美聯儲的重要動態以及本月政治局會議是否會有超預期的政策。

牛博士:感謝達哥的分享,尤其是在風控方面的觀點,值得重視。那麼,接下來的行情中,哪些板塊值得關注?

道達:從近期市場的脈絡來看,行情主要集中在幾個板塊上,比如AI硬件(PCB、CPO、銅箔)、創新藥、遊戲、數字貨幣、跨境支付、元器件、固態電池、軍工等。

如果投資者持有的是這些板塊的核心個股和龍頭股,那麼我相信很多人的感受就是“板塊買對了,就是牛市”。另外要說的是,這些板塊都在達哥最近一個月的文章中重點提到過。

這幾個板塊,不僅板塊之間經常輪動,而且板塊內部都有核心個股走出了趨勢行情。出現上述特徵,再加上具有賺錢效應,因此是我們應該重視的中短期板塊。

上述幾個板塊,大致可以分爲幾類。

一是產業趨勢明確的行業,包括AI硬件、創新藥。

在AI硬件方面,算力的PCB、CPO已經爲AI硬件產業鏈打了樣,後續像液冷、電源、銅纜等也有炒作的潛力。

創新藥方面,從表現來看,板塊已經站上風口。板塊內部,不僅有個股走出趨勢行情,也有個股因研發還處於臨牀階段就能漲,也就是“站在風口,豬都能飛”。

另外,出現平臺突破現象的個股也有不少,從側面說明創新藥板塊還有上行動力。

二是從0到1的行業,比如固態電池。目前,固態電池已經進入中試的關鍵期,產業鏈進展超預期。

三是估值合理且有潛在可延伸主題的行業,比如遊戲。

相比2023年由AI引發的概念驅動,今年遊戲板塊更偏向於基本面驅動。目前,板塊估值合理,《無盡冬日》《超自然行動組》兩款遊戲的良好表現對板塊形成催化。

遊戲板塊有一個特點,潛在可延伸的主題多,比如受AI驅動、穩定幣等新興事物催化。

四是新興事物催化的板塊,比如穩定幣帶動的數字貨幣及跨境支付板塊。

五是偏題材炒作的行業,比如軍工。

上述板塊中,我認爲可以關注位置相對不算太高的創新藥、遊戲,以及英偉達產業鏈中一些重要細分領域的個股。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軍工更偏向於概念題材炒作,博弈性強,對交易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告拉開帷幕,可以關注業績超預期的板塊個股。

來看一下消息面。

1.北京市首個6G專項政策發佈,通過10項舉措發力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支持與保障。

2.深圳出臺10條舉措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3.歐佩克+中的八個成員國表示,將於8月起增產54.8萬桶/日石油。

最後,達哥作一個總結:上證指數週五遭遇前高阻力而在盤中大幅回落,後續重點關注30分鐘、60分鐘級別是否會出現頂背離共振。如果出現頂背離共振,則要提防指數會有一輪調整的潛在風險;反之,輕指數、重個股。

板塊方面,短期關注創新藥、遊戲、AI硬件等產業趨勢明確或有潛在可延伸主題的板塊;中期而言,繼續研究以證券、保險、互聯金融爲代表的非銀金融及金融科技。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